衙署搬迁的事情,让朱由检推行的坊巷调整,更加顺利起来。

    尤其是与会的群臣已经认识到,这是皇帝之前设置三城区后,对京城的重大调整。

    这次调整完成后,京城的格局很长时间都不会发生改变。就像嘉靖年间修建南城区后,京城的格局到现在基本没变化一般。

    他们想要在这个调整中占据先机,就得主动参与,配合皇帝的命令——

    这是之前九寺、五院等方面的调整中,他们得出的结论。

    之前还不愿对朝堂制度进行大改的他们在五院、六部、九寺等衙门磨合顺畅后,纷纷感受到其中的好处,对新制度更加支持。

    这也是被削权最多的刑部虽有不满,却无法闹起来的原因。

    群臣们在看到刑部的遭遇后,这次纷纷主动支持皇帝对坊巷的改造,把督导的衙门搬迁到自己衙门附近。

    在坊巷道路调整中,他们也纷纷提出建议,积极进行讨论。

    礼部尚书成基命道:

    “《说文解字》曰:‘街,四通道也’。”

    “前后左右皆通,是城邑中通行的道路,所有人都能走动。”

    “因此行人、车辆众多,陛下设置专门的人行道和车道,符合古人之意。”

    赞扬了皇帝对行人和车辆分流的做法后,成基命继续说道:

    “不同于街为邑中道,巷有里中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