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本来就是东方六国中最强的国家,又距离高杳关最近,要是派郑国将领去守这里,岂不是把这道雄关送给郑国?

    其他五国的君王只要不蠢,就不会让这种事发生——要是郑国强了,他是会先打最强的昭国,还是先把我们这些弱国给吞并了?

    但御史大夫却提出了相反意见:“许节坐镇郑国北方十余年,狄人闻他之名,不战自败。郑之北方,二十年之内,再无忧患。”

    这也是众人的顾虑。

    郑国国土很大,与北方的狄人,就是草原上那些游牧民族接壤。这群强盗时不时就入侵一下郑国边境,就像西方的戎人给昭国带来的麻烦一样。

    你说不去管吧,他们有可能越发壮大,甚至威胁国家;去管吧,又会牵扯国内的精力和军力,没办法力面对周围的国家。

    昭国花了几百年,终于将周围的戎人、野人收拾的服服帖帖,举目之内,皆为昭臣。

    但这是因为西方戎人虽然也放牧,可大多生活在山岭、平原等地方,只要建设城镇,驻扎军队,控制、同化起来就还算方便。而北方的狄人都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郑国大军无法一直在草原呆着,只能修筑边防线,设重点关卡镇守。

    从前,郑国北方的威胁无非就两个,一是狄人入侵,二是昭国走这条线打过来。但现在,这两个问题已经都不存在了。

    昭国丢了高杳关,无法东进,而侵郑北,必须从高杳关派兵出去。

    至于狄人,被许节用十余年打得闻风丧胆,基本上一代青壮都死在了他手上,没二十年恢复不过来,更威胁不到郑国。

    所以,郑国会有非常迫切的需求,调许节为高杳关主将。如果这件事能办成,昭、郑的强弱之势,就算无法彻底逆转,也会比现在平衡不少。

    又有人道:“若要推我们看中的人为守将,怕是有些难度,但只是不让许节为守将,这有何难?我们可以派出说客,携重金前往六国。对其他五国的重臣加以收买,对君王陈述厉害,令五国联手,拒绝郑国任何将领继平遥君之后,镇守高杳关。”

    “同时,在郑王以及郑国重臣面前,想办法诋毁许节。郑国眼下的军队悉数掌握在许节手里,军中只知许,不知王,郑王难道没别的想法?”

    朝臣们各抒己见,都希望自己能说服姜仲,尤其是没有军功的臣子们,表现得更加迫切。因为他们知道,假如姜仲采纳了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意见,并因此夺回了高杳关,他们也会被记上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