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魏申依旧去召集幕僚商议事情,而韩梅则留在府中整理魏申的书籍资料。
魏申为什么要放下刚刚相认的韩梅,也要开会,那是因为,魏申依照自己回忆的历史进程,第五次河西之战马上要开始了。魏申需要提前准备。
河西之地指黄河西岸到洛河东岸广袤的平原地区。这个地方,北靠陕北高原,西邻渭河平原,南倚秦岭,东接运城盆地桃林高地的函谷关,对秦国相当重要,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河西之地对魏国同样重要。
为争夺河西之地,魏国与秦国前后反复交战了五次大规模战争。
第一次河西之战在公元前419年,魏文侯用吴起魏将军,训练魏武卒,攻取秦国河西地区。公元前413年魏军准备完毕,开始向河西秦军进攻。一路攻城略地,到公元前408年,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
第二次河西之战是在公元前401年开始,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感到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开始进攻魏国,企图夺回河西要地。在公元前389年时,秦军再一次进攻魏国时,魏军在西河郡守吴起的率领下,以少胜多,大破秦军。
第三次河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62年结束,秦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繁庞城。
第四次河西之战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公元前352年,魏国遭受了桂陵之战的重创,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魏国当时固阳的守军,被迫投降,使得秦国收回了一部分的河西的失土。
如果魏申没有记错,第五次河西之战就发生在马陵之战后,也就是公元前340年。此时的魏国经历马陵之战的失败后,不仅国力衰竭,兵力也极度缺乏。加上当时的秦军用计诱俘了魏军主将公子卬,最终导致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五次河西之战后,秦军继续攻打魏国,迫使魏国割地求和,直到秦国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
······
现在,马陵之战魏国并没有战败,但魏申相信,秦国对河西的觊觎之心一天也不会放松,一定会发动第五次河西之战的。
经历了马陵之战后,魏申获得了大家庞涓的认可。换句话说,魏申在军队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了。这个凭借的不是太子的身份,而是依靠自身的才华。
这一次,魏申向庞涓等将领提出了训练军队的新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
魏申为什么要放下刚刚相认的韩梅,也要开会,那是因为,魏申依照自己回忆的历史进程,第五次河西之战马上要开始了。魏申需要提前准备。
河西之地指黄河西岸到洛河东岸广袤的平原地区。这个地方,北靠陕北高原,西邻渭河平原,南倚秦岭,东接运城盆地桃林高地的函谷关,对秦国相当重要,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河西之地对魏国同样重要。
为争夺河西之地,魏国与秦国前后反复交战了五次大规模战争。
第一次河西之战在公元前419年,魏文侯用吴起魏将军,训练魏武卒,攻取秦国河西地区。公元前413年魏军准备完毕,开始向河西秦军进攻。一路攻城略地,到公元前408年,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
第二次河西之战是在公元前401年开始,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感到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开始进攻魏国,企图夺回河西要地。在公元前389年时,秦军再一次进攻魏国时,魏军在西河郡守吴起的率领下,以少胜多,大破秦军。
第三次河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62年结束,秦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繁庞城。
第四次河西之战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公元前352年,魏国遭受了桂陵之战的重创,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魏国当时固阳的守军,被迫投降,使得秦国收回了一部分的河西的失土。
如果魏申没有记错,第五次河西之战就发生在马陵之战后,也就是公元前340年。此时的魏国经历马陵之战的失败后,不仅国力衰竭,兵力也极度缺乏。加上当时的秦军用计诱俘了魏军主将公子卬,最终导致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五次河西之战后,秦军继续攻打魏国,迫使魏国割地求和,直到秦国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
······
现在,马陵之战魏国并没有战败,但魏申相信,秦国对河西的觊觎之心一天也不会放松,一定会发动第五次河西之战的。
经历了马陵之战后,魏申获得了大家庞涓的认可。换句话说,魏申在军队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了。这个凭借的不是太子的身份,而是依靠自身的才华。
这一次,魏申向庞涓等将领提出了训练军队的新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