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出兵3万,由壶关陉、常山郡包夹邺城。

    司隶出兵6万,河内兵沿黄河水路而下,攻黎阳,由南侧往北包夹邺城;雒阳兵出虎牢关,经酸枣攻陈留。

    扬州出兵8万,再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由京口北渡长江、经瓜州渡入邗沟,攻广陵;西路由芜湖北渡长江、经濡须口入巢湖,攻合肥。

    其中,幽州、并州因贫瘠无积储,军粮周转困难,可以暂缓出兵,尤其幽州军均为骑兵,远征靡费巨大,可待七月间、即将秋收之时再渡易水。

    如此则能让骑兵主力战前先在上谷草原多养精蓄锐数月、减少物资消耗。一旦开战后,也不必攻打坚城,只要袭扰寻求野战,因粮于敌,以渤海等地的敌军秋粮供给我军。

    司隶、扬州的兵马,可以比幽并之兵稍早一些出击,但也应当明显晚于荆州军,这样才有充分的时间差供荆州军先寻求曹军主力决战、引诱曹军集结主力至豫州,如此曹军其余各线防区才会愈发空虚。

    臣与丞相细细核算之后,认为扬州军五月上旬出兵为宜,南方炎热,这样也好避免刚开战就陷入酷暑。司隶军则可以等到五月下旬。”

    诸葛亮陈述的这番计划,不得不说安排得非常宏阔。

    四十万大军,南北相距最远超过一千六百里,出兵时间差前后最多相差三个月。

    而且是堂堂之兵,也不靠什么奇谋妙术了,反正优势很明显,稳扎稳打,以正道用兵即可。

    刘备对规模和时机的部署没什么要问的,只是补充问道:“数十万大军,前后出兵可能相隔两三月,先后袭扰曹操治下三州,以中原之辽阔,这战事一年之内肯定结束不了。

    既如此,进攻冀州、豫州、淮南的各路大军,预计哪一路能先取得突破?朝廷预备的后续援军,当以驰援何处为主?”

    刘备的问题很关键。毕竟参谋部做进攻计划,除了每一路分多少人、进攻目标是什么之外,剩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预估一个进度。

    仗一打起来,瞬息万变,这个进度未必做得到,但不能没有。否则那么大的局,就容易主次不分。

    哪怕你跟巴巴罗萨那样,拍脑门估一个“X月解决USSR问题”,也好过不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