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午后,高顺和诸葛亮的部队已经追出了三十里,通过了山区最难走的路段,抵达了澧水源头。

    到了澧水之后,诸葛亮很快又发现了一个困难,那就是曹军撤退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船只。

    汉军要继续追击,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或者是临时砍伐树木扎简易的木筏来运输随军辎重。但无论选择哪个办法,都会耽误时间。

    这时候就显露出还未修好的那条南阳运河的好处了,要是运河挖通了淯水和澧水、滍水,那汉军在汉水流域的船只就能直接开到这儿,哪还费那么多事。

    好在,诸葛亮行军始终会带着一些他自己发明出来的水陆两用大篷车,只是数量不够十万大军一起用,只能是分批摆渡,稍微节约一点时间,顺便让部队行军省力些。

    “要是运河已经修通,此刻有船只千艘,哪里还怕曹操撤军,想怎么追就怎么追。唉,隔着一道桐柏山分水岭,果然是进攻一方吃大亏。”诸葛亮部署之余,也是扼腕叹息。

    之前夏侯惇和李典承受的后勤灾难,在攻守逆转之后,很快就落到了诸葛亮头上。

    部队又顺着澧水追了三十里,当天的天色就已经彻底全黑了。高顺的部队也不知道敌军走到了哪里,只能是先扎营休息一夜。

    至于有水陆两用篷车的部队,继续顺流去叶县,进城休息,然后换一批叶县守兵组织牲畜、连夜把船拖回上游,准备明天再摆渡一波。

    诸葛亮和高顺正在忙活,忽然就遇到了从昆阳先到叶县、再逆流而来的关羽斥候兼信使。

    这队信使的使命,是沿途搜索昆阳到叶县之间的战场、是否有发现敌军,然后把情况和部署汇报沟通给可能出现的高顺和诸葛亮。

    这是诸葛亮自从一个多月前,第一次跟关羽恢复联系,他连忙长话短说先问了关羽那边的情况状态,然后问起敌情。

    关羽派来的信使表示:没有发现昆阳和叶县上游,有任何疑似李典部等曹军堵口断后部队经过的情况。

    大将军觉得因为昆阳城中缺乏战船和骑兵,本来就不可能沿着水路追上有船撤退的曹军,所以决定赌一把,赌曹军断后部队轻装改走陆路、绕行撤往昆阳以北的襄城。大将军已经带着昆阳守军一半的兵力,去堵截从桐柏山垭口撤往襄城的丘陵谷道。

    此前汉军与曹军在此对峙了两年,昆阳是汉军最前线的城池,而昆阳以北的襄城是曹军的前线据点,昆阳和襄城之间的丘陵,正是后世的平顶山(昆阳是今平顶山市叶县,襄城就是今平顶山市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