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水并非明水,而是由地下而来的暗水。

    水性由高走低,一路到了伏龙谷,伏龙谷两侧山壁对伏龙谷来说是高处,可对于这两侧的河流来说,却是低处。

    并且,这些山中因为水流侵蚀,早已中空,就仿佛是个巨大的储水箱。

    只不过,因为山石薄厚不同,水流冲击不同,导致这些水流和外面的距离也不同。

    因此,不论他们在哪里挖,只要挖到一定程度,山石的坚固不足以盛住水流,那大水就会倾泄而出。

    想要伏龙不再有水,除非把两侧河流到伏龙谷的地下水道全部堵死。

    而就算这样,伏龙谷也根本不适合建造陵墓,因为,这两侧山体早就已经被水流冲击的千孔万洞,结构根本不结实,若是在这里建陵墓,要么塌陷,要么就是极易被盗。

    这些人将探查并猜测的情况汇总成折子上报给当时的大周皇帝,大周皇帝无奈之下,才放弃了伏龙谷如此上好的风水之地,无奈求其次,将皇陵建在了现如今的地方。

    皇陵选址,诸多规矩避讳,都是极机密之事,便不能,也不能令人知道为何不能。

    这份汇总后的折子,便作为机密材料,收在了大周朝的档案室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慕容氏的西秦取大周而代之之后,初代的西秦帝王是极有远见卓识的,对于大周的东西并未过分损毁,尤其是这些历史文档。

    除去一些确实有碍慕容氏统治的之外,大都留了下来。

    营建皇陵之时,他们也曾看中了伏龙谷,想要在那里修建,但当时的工部主事也是个极有头脑的人,他认为如此好的地方,大周不可能不知道,可是他们却没有在那里营建,必然是有原因的。

    于是,他顶着压力,先在故纸堆中查找资料,也就找出了大周的这份调查报告。

    当时的西秦开国皇帝并不相信,派了那位主事去秘密调查,那位主事回来之只对皇帝说道:“彼处草木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