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的提议,和尹柔当然是一拍即和,而她们俩一达成一致,徐心平就只有服从的份了。

    这一次,了空师傅专门抽出时间,十分郑重的接待了他们。

    三人的来意,对于心空如谷且又学修高深的了空师傅来说,自是不言而明。佛家的明心见性,对于真修实练的学佛人来说,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的,而是真的要用到心性的管理、把控、和提升上的。

    “贫僧和三位施主有缘。所以今天贫僧就打开山门,请三位进山,一览山中的不二之景观。”了空师傅面对三个有缘之人,开始了说法。

    “所谓山门者,无山亦无门。因为人之心性,如无缝之天衣,既无所不包,又无缝可入。唯空有不二,才是心性之妙用。”

    “常言所说的普渡众生,哪是水,哪是船,谁是船家,谁是渡河人。有的说法把这些一概归为一心,这当然没错,但所指不确,就让人难解真谤,难收实效。但这其中的分别,又不是言说所能指授,只有各自领悟,不可一带而过。”

    “譬如众所周知的顺治出家,世俗流行的说法是,他因失去爱妃而情伤,又因朝事繁重而生厌,是因灰心而出家,是为图清闲而出家。也因此,世人对顺治出家的原因多有微辞。最多的无非是说顺治心有取舍。这也正是学佛之人所要严重注意的。”

    “如果说心有取舍不对,那么心无取舍就对了吗?那本身不就是取舍吗?”

    “有一句禅语叫心空及第。还有一句众所周知的禅语,叫回头是岸。所谓空心及第,是说对所有心之所觉,不生一丝一毫的擒纵之心,亦没有一丝一毫的得失之心。这里的要点在于是所有心之所觉,所有。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不管是意识上的,还是行为上的,不管是内在的,不是外来的。”

    “至于回头是岸,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是世俗所说的回头本身就是岸,也不是真的有个什么岸。岸的喻意在于狂心歇处。因为回头本身也是有形有质的。功到自成,母子相见。”

    “贫僧修为浅薄,山中货色仅此而已。如上所说,一无是处,但能正心正意正行,空心空意空行,即是修行。”

    徐心平听得心神俱醉,了空师傅的话,句句都针对着他的心思和感受。句句都指向他的困惑和疑难。他不由联想到景涛曾说过的不因人废事,也不因事废人的话。心下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徐心平欣然起身,对了空师傅合掌敬礼,脱口说道,

    “不因人废事,不因事废人,不因心废我,不因我废心。无二无别,两无相涉。天自有道,性自有妙。无我唯我,无天无道。”

    了空师傅闻言大喜,“此子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