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直接按照头发和眼睛颜色,叫“黑色俾斯麦”更合适些。

    “总之,这次会议恐怕不会平静,听说俄罗斯帝国的首相也将亲自出席。”

    “您是指斯托雷平?”

    “没错。那位先生在这一行的名声可不亚于你。尤其是那些激进分子,恨不得置他于死地。”

    岂止是共产主义者,贵族们同样对斯托雷平恨之入骨。

    他上有广泛改革,触怒沙皇与贵族,下有铁腕手段,令革命分子纷纷死于他那“斯托雷平领带”之下。

    若非尼古拉二世的母亲——极力推动改革的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的庇护,恐怕他早已步维特的后尘,被扫地出门了。

    ‘不过,我可从未听说斯托雷平曾参加第二次万国和平会议......’

    这也是因自己而改变的历史之一吗?

    斯托雷平此行的目的尚不明确,但无论如何,这个人必须留意。

    “此外,英国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军备限制,八成是想牵制法国。自德英协商后,法国的军备扩张速度之快,就连我都感到惊讶。”

    “是的,我也有所耳闻。不过,恐怕难以实现。”

    法国什么时候在乎过英国的劝告?

    它们多半连耳朵都不会竖一下,反倒会乐呵呵地竖起中指。

    “唉,说是万国‘和平’会议,结果大家全都在琢磨怎么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