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孟夫人以为曲云阔一定是因为觉得自己科举无望了,这才回了家。
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了。
可孟瑶却也只能把这个谎继续圆下去。
孟瑶硬着头皮说:“娘,我都已经有很久都没见过他了,这太唐突了,也不合适。更何况……他兴许已经娶妻了呢?”
孟夫人却笑了起来:“怎会呢?他不还比你小一岁么?天底下有几个读书郎会在这年纪就已经成亲了呢?”
孟夫人见女儿低着头,还以为女儿这是在害羞,便又说道:“娘觉得你和那孩子很合适。他虽然和我们家门不当户不对的,但好歹和你知心,还懂你的好。只这一条,就能强过旁人不知多少了。”
孟夫人说这番话的时候,是笑着的。
可母亲话里的“和你知心”和“懂你的好”,却是在许多心事都已然平息了之后,又刺痛了孟瑶,也让孟瑶又想起了那份无法同外人说起的不甘心。
孟瑶不记得自己后来究竟是怎么让母亲打消了念头的。
待她回过神来时,她已在饭桌上,父亲则又对她说起了老生常谈的话。
“这一个不留神,你都二十多了。你看看别的叔伯家的闺女,有哪个是长得不丑也没什么大病,却是到这个年纪都还没嫁人的?孟瑶,你把自己都给耽误了你知道吗?”
“上回科举的时候就去考个明经科不好吗?那年你也还没现在这样老。要是考上明经科,你就能去嫁人了。反正你舅舅十四岁考中明经科,等到而立也没等到个官做。要是明经科也考不上啊,那你也就能死心了。”
“结果你非得放着明经科不考,要再等三年,拿到资格去考进士。你当进士是这么好考的吗?你爹我从小就奔着科举去读书的,三岁就开蒙,五岁能作诗,不也考到了三十七岁才中了进士吗?你呢?你可是到了十岁才去念私塾的,你拿什么和人比?”
此般话语已不是孟员外郎第一回和女儿说起了。
在他第一第二第三次和女儿说起这些的时候,孟瑶都会出言反击。只是孟瑶的话回回都不同,孟员外郎则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一样的话。
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了。
可孟瑶却也只能把这个谎继续圆下去。
孟瑶硬着头皮说:“娘,我都已经有很久都没见过他了,这太唐突了,也不合适。更何况……他兴许已经娶妻了呢?”
孟夫人却笑了起来:“怎会呢?他不还比你小一岁么?天底下有几个读书郎会在这年纪就已经成亲了呢?”
孟夫人见女儿低着头,还以为女儿这是在害羞,便又说道:“娘觉得你和那孩子很合适。他虽然和我们家门不当户不对的,但好歹和你知心,还懂你的好。只这一条,就能强过旁人不知多少了。”
孟夫人说这番话的时候,是笑着的。
可母亲话里的“和你知心”和“懂你的好”,却是在许多心事都已然平息了之后,又刺痛了孟瑶,也让孟瑶又想起了那份无法同外人说起的不甘心。
孟瑶不记得自己后来究竟是怎么让母亲打消了念头的。
待她回过神来时,她已在饭桌上,父亲则又对她说起了老生常谈的话。
“这一个不留神,你都二十多了。你看看别的叔伯家的闺女,有哪个是长得不丑也没什么大病,却是到这个年纪都还没嫁人的?孟瑶,你把自己都给耽误了你知道吗?”
“上回科举的时候就去考个明经科不好吗?那年你也还没现在这样老。要是考上明经科,你就能去嫁人了。反正你舅舅十四岁考中明经科,等到而立也没等到个官做。要是明经科也考不上啊,那你也就能死心了。”
“结果你非得放着明经科不考,要再等三年,拿到资格去考进士。你当进士是这么好考的吗?你爹我从小就奔着科举去读书的,三岁就开蒙,五岁能作诗,不也考到了三十七岁才中了进士吗?你呢?你可是到了十岁才去念私塾的,你拿什么和人比?”
此般话语已不是孟员外郎第一回和女儿说起了。
在他第一第二第三次和女儿说起这些的时候,孟瑶都会出言反击。只是孟瑶的话回回都不同,孟员外郎则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一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