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彼此之间打出狗脑子都行,但千万不要试图挑战大同。

    国家一旦建立,就不能再轻易瞎折腾,要讲究计划性和连续性,最初的组织框架就非常重要。

    大同王朝的政治构架在原来同舟社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

    军政分离的大原则没变。

    原本的社务部所有“曹”全部转为“部”,并在十一部的基础上增加一部,所有部首职务皆以“X部尚书”冠名,下设侍郎。

    完整国家政权和区域性社会组织的功能有明显区别,改社为国,也不是换个名称而已,各部的职司自然要做作相应的调整。

    比如,宣部增加礼乐、宗教、民族等职司;

    而原本执掌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培训的吏曹,则因职权过大,被徐泽一分为二,增加了一个“训”部。

    训字从言从川,本义为用言语(贯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

    训部主管官吏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大同的官员不再是科举一考定终身,要走上更高更专业的职位,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

    吏部晋升、调整官吏,要先由训部提名。

    皇帝有破格提名权,但提名人选要经训部追加培训。

    教部掌管官吏来源关口,吏部掌管官吏在岗考核和任用,训部则对官吏实行全程培训,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才使用管理的封闭圈。

    很明显,以大同当前的人才储备形势,训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行使部分职权。

    实际上,其他各部成立之初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