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社的天下,只能依靠与我们同舟者共同建设,他们才是我们的根基。对和我们不一条心的人,不要抱任何的幻想!”

    “开创前人未有之大局面,必然要承受前人未有之大压力,‘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没有这等大决心和大毅力,做不了大事情!”

    宗泽频频点头,徐泽的意思他听明白了,就像那日社首所授的大课一样,认清自己的根基所在,始终盯着根基做文章。

    读多了圣贤书的读书人,不是同舟社的根基所在,没有花大精力争取的必要,在取得天下之前,也很难获得他们的真心支持。

    其实宗泽并没有堆砌辞藻以争取读书人的想法,只是写多了锦绣文章,习惯了而已,但他也没跟徐泽解释这点误会,因为没有必要。

    “其二,建设大同目前还只有一个初步的方案,靠你我两人闭门造车,有疏漏是正常的,不要想着面面俱到。文章中适当夸大一点不要紧,放开你的想象,能把大同描述的多好就写多好。”

    宗泽有些懵,他还是不太明白徐泽的操作套路,说大话他不是不会,但若是被人轻易戳穿,那又有什么意义?

    “若是疏漏太多,贸然发出去,会不会让这些人抓到了漏洞,攻讦我们?”

    徐泽笑道:“有些疏漏不是坏事,不然的话,你把事做得太完美了,别人怎么能插得上嘴?”

    “有争论才有流——热度嘛,不要怕别人讲怪话,天塌不下来。”

    “理不辩不明,他们辩论就是替我们免费宣传,辩着辩着,我们的事业就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理论也能在辩论中得到完善。”

    “而且,这不是我们的主战场,不要指望真能辩赢他们,笔掌握在他们手里,东京的赵官家能开党禁,却禁不了舆论,我们更不能,辩赢他们根本就不现实。”

    “靠嘴皮子永远得不到天下,只有刀枪才行!我们的天下最终还是要靠将士们的刀枪砍出来,靠百姓们的双手建起来。”

    宗泽终于理解社首的意思了,重重地点头道:“明白!”

    徐泽想起一事,交代道:“这篇文章投出去轰动太大,不能署你我之名,《大同说》确立了国家必须以德取胜的立国根基,就署名为‘德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