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张胆地造自己的反,可知道王莽是如何失败的?

    回到大宋的问题上,赵氏立国之初,尤其是太宗即位后,为了稳定统治,向文官阶层让渡了很多权力,制造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假象。

    柔弱好欺的赵祯在位期间,大宋文官也确实充分体会到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快乐。

    但正是这个史书上大书特书“仁宗盛治”时期,帝国的问题愈发深重,窘迫到了赵祯死后几年,赵顼即位时,不变法都不行的程度。

    也正是这个时期,西边的夏国被玩崩,李元昊称帝,还留下了“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的夏人笑谈。

    赵祯驾崩后,臣子们非常爽快地给了其人“仁宗”的庙号,以鼓励赵氏子孙继续学习这位窝囊了一辈子的“好皇帝”。

    可惜,其后相继即位的赵曙、赵顼、赵煦都极不好忽悠,当今官家赵佶更是玩弄权术的好手。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和政争,不知不觉间,大部分权力又集中到了天子手中。

    看看公相蔡京这些年四起四落,表面再风光,还不是得为了皇帝鞠躬尽瘁,受尽骂名,更别论天子广造宫观和园林,却无人能制的权力任性。

    受约束的君权软弱可欺,不受约束的君权肆意妄为,都不能让国家强大。

    归根结底,还是大宋的立国方针出了问题。

    强干弱枝和守内虚外,有没有问题?

    肯定有问题!

    但没有守内虚外的大唐同样有不少问题,王朝末年的混乱还更恐怖。

    相对而言,大宋吸取前朝教训后,建立的政体反而更加成熟,也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