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候就已经很泛滥了。

    总之用银行完成金融控制,钱庄当然不是不能有,但钱庄不能发钞不能铸币,最后想要正常经营,只能向银行以白银来换。

    铜钱也是一个道理。

    金融体系控制了,粮食通过余粮收购和专营制度同样控制在手,剩下还有盐业。

    虽然现代盐业专营被无数人诟病,但事实上这真有必要。

    杨信并没有改变盐商制度,只不过把盐场控制在手,因为盐户同样是民兵,两淮盐场所有产出的盐都只能卖给他盐业公司。然后由他卖给盐商,这样就可以保证盐户的利益,同样通过控制粮食供应,确保食盐收购价始终保证盐户的温饱,剩下就是晒的越多赚的越多了。

    至于销售……

    放开盐引就行。

    谁有本事谁就贩卖,只不过改成供应端的盐税。

    在贩盐时候交税,然后运输途中不用再交任何税,地方上的土商也就是销售商该交的商业税与运输商没什么关系,而且地方上也不再是指定土商销售……

    谁都可以卖。

    就是盐商运输到地方,自己搞个铺子卖也行。

    明朝的盐业制度在朱元璋时候其实很科学的,盐户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国营盐场工人,每户交多少盐有正课标准,交盐换粮食,交完就爱干什么干什么,愿意多晒的叫余盐,同样余盐也是盐场粮食收购。盐商运粮到九边换盐引到盐场支盐,自己负责运输到指定地域,这个运到哪里是有限制的,运到之后的销售不归他们管,他们就是运过去,然后由地方官指定价格,由那些里长都头之类乡村小官,负责根据每户人数分。

    后者拿粮食换。

    也可以拿宝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