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实是百姓不知道要去哪里办,而且很多事情百姓根本办不了,然后又重头跑回来找官吏,官吏还会因此而不耐烦,表示这不是说了好多次了么?怎么连这个都听不懂,都是猪脑子么?

      往来往复之间,事情就耽搁了,卡在那边,于是西海城就『繁华』起来了,『热热闹闹』的都是人和事。

      为了供应给吕布所需,各地有不同的车辆牛羊在这里汇集,有的物资在仓廪之中堆放不下,甚至放到了街道和城外。虽然说这一段时间雨停了,可终究是一个隐患。各地民夫汇集于此,每日里谁听谁的命令,后勤找谁要,住哪里等等,构建成为每日都是扰攘不息的嘈杂声浪。

      如果说李儒还在,那么作为有足够经验的老牌谋士,自然可以对于这些事项进行调配,可惜吕布只管着自己要爽,要作战,而将这些原本是应该安排好的事情直接丢下不管,最终就导致了后续的问题越发的紊乱,就连在西海城的官吏之间,也是为了后勤的事情,整天争论不休,摩擦不断。

      张辽便是在这样越发混乱的时候,到了西海城。

      这也是给张辽的第一个大坑……

      这些事情张辽不可能不管,但是如果说管了太多,一方面是会消耗太多的时间,光那些繁杂的账目就有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核对清楚,还未必都能准确,因为在前期有太多的东西是没有建立账目的。俵

      另外一方面则是彰显出自身的重要性,毕竟不搞清楚这些物资账目等等,就无法给前方的吕布送去物资,没有物资吕布就有可能出问题,因此就等同于这些人将自己和吕布,甚至和前线所有兵卒都挂上了钩。

      一旦张辽动手,他能担起这个责任来么?

      张辽若是小打小闹,那么就是几个人的事情,就像是抓阄一样,真要谁倒霉,摊到谁就是谁了呗,至于其他的人也就自然保存了下来。

      对付民怨么,不都是这样么?处理几个官吏,表示罪责都在这几个官吏身上,其余的人就可以喘一口大气了。

      张辽到了西海城之后,出示了手中的节杖,然后下令让自己带来的军校开始接管西海城的城防,罢免了原本的守军将校,然后没有立刻去大都护府,而是直接开始厘清物资。

      清点现有的,可以发出的物资。

      原本在西海城内外的临时营地,各种乱七八糟的物资堆放,牛马车队的吵吵嚷嚷,时不时爆发的各种小摩擦,官吏之间的推诿踢皮球,不是说没有人,而是想要办事情的人被不想办事的官吏拖累着,各个方面的效率都很低,就连普通的累积清点工作,都显得迟缓且散漫。俵

      好在张辽本身也算是能文能武,直接冲到了现场,没有将时间花费在那些杂乱无序,并且混乱无比的账目核对审查上,而是直接开始让手下带着人清点现有的物资,另外建档,然后派遣护粮军队往前方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