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指着一杆下放挖出槽的铳托,询问道:

    “这杆铳托下方为何有槽,它用来做什么?”

    王承恩在旁回道:

    “这是勇士营将士提出的,用来放置通条。”

    “可以把通条直接拍进去抠出来,比从通条孔中取放更加快捷。”

    “只是容易掉落,还没有完全定下来。”

    却是顾炎武、孙应元等人因为自流引药系统封爵受赏后,军中知情的将士,也掀起了改进火器的热潮。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改进能被皇帝认可,同样得到爵位。

    这些改进,大部分是异想天开,但也有一些很有价值,促进了燧发火铳的完善。

    例如吕祥制作的纸包弹,就被人用更适合的油纸改进。而且还把油纸和弹头一起塞入铳膛设计为常规操作,不再是之前设计的、紧急时才能那样。

    在装填弹药时必须用到的通条,也被一些人省略。他们直接把稍小的纸包弹放入铳口,在地上把铳托狠狠一磕,纸包弹就落入铳膛了。

    不过这个动作对火铳有一定损害,装备院并不建议这样做。只是作为条件适合时,一种特殊的装弹方法。

    他们更建议的,是勇士营的姬际可等人,参考兵器架设计的通条架。

    这种通条架,直接挖在铳托上,平时用一个卡扣固定,需要时直接打开卡扣,把通条从里面抓出来。

    放回去的时候也能把通条直接拍回去,不用再对准通条口往里面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