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想个办法,确保诸位的后裔能一直传承下去,与大明同休共戚。”

    这个说法,让群臣一阵躁动,很多大臣脸上满是欣喜。

    因为他们身上的世职,大多已经转为爵位。

    皇帝这个与国同戚的承诺,让他们如何不欢喜?

    很多原本没打算开藩的臣子,此时对开藩也忍不住动心——

    海外固然是荒凉,开藩需要吃很多苦。

    但是只要这些土地一直是自家的,经营一二百年后怎么也能变成熟地。

    很多官员心动之下,打算把儿孙分出一支,把身上的爵位兑现,去海外开辟领地。

    所以他们对皇帝提出的保障藩国领地传承,那就更用心了。

    即将卸任首辅、专任理藩院掌院的黄立极,此时就发言道:

    “臣以为可效仿太祖,为后世留下祖训。”

    “陛下可在祖训中写明,与藩国同休共戚。”

    这是一个办法,但是群臣不相信后世皇帝会遵祖训。

    太祖定的祖训何其完善,甚至给朱标一系定的字辈,都写着“允文遵祖训”。

    但是建文君却在太祖驾崩后,很快就开始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