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其他功勋卓著的文臣,可以列入功臣庙?”

    这句话让群臣很是欣喜,他们都是文臣,当然希望有文臣能列入功臣庙,甚至配享太庙。

    再想到先前所谈李世选敕书案,这些人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想法,韩爌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李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此等功臣,臣以为当列入太祖功臣庙。”

    群臣对此纷纷附和,大多认为李善长有列入功臣庙的资格。

    事实上李善长被杀之后第二年,就有人为李善长辩解,太祖也未怪罪。

    可以说,天下间为李善长鸣不平的大有人在,大多认为太祖对功臣太苛刻。

    朱由检见群臣大多附和,也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不过他为了维护太祖的光辉形象,当然不可能为李善长完全翻案。在扫视群臣之后,忽然道:

    “众卿可知,李善长因何而死吗?”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低头无语。

    他们大多认为太祖是找理由杀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不好说出来。

    礼部尚书温体仁揣摩皇帝意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