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还在京西主持演习,一时间自然是没有闲暇收徒的。

    陈子龙只能做好准备,先在太学安定下来。偶尔应张溥的邀请,给《明报》写文章壮声威。

    因为风格激昂、慷慨畅达,陈子龙的文章在报纸上颇受欢迎,开始在京城名声鹊起。

    很多士人都知道江南来了一位才子,而且还得到皇帝看重。

    尤其是他的好友、同为徐光启学生的张溥,在知道他受命主持《农政全书》编校后,也有些羡慕地说道:

    “农为国之本。”

    “陈兄编撰《农政全书》,是千古留名之事。”

    “今年以学生代表特赐元士出身的,多半也是陈兄弟!”

    陈子龙闻言笑而不语,知道张溥为何这样说。

    来到京城入学后,他现在已经对京城学生中流传的话题有所了解。

    去年以学生代表身份成为元士、如今在新军实习的顾炎武,就是京城的学生之中,被提起最多的人之一。

    因为顾炎武的年龄、还有他的师范学堂出身。京城的太学生颇是感到不忿,很多人认为第一位学生元士,应该出自太学。

    部份太学生甚至开始造势,誓要把属于太学的元士推出来。

    张溥就是最热门的人选之一,身为《明报》主编,在京城颇有影响力的他,被很多人推出来和其他学堂的代表打擂台。

    不过张溥本人,却没这个想法。他连皇帝的面都能见到,区区元士身份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