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武英殿。

    大明枢密院的官员,第一次体会到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在信鸽和臂板通信的加持下,大凌河之战的消息,最迟三天就会传过来。

    这让枢密院的官员,对前线的战况一清二楚。甚至对整体的局势,比前线掌握得更完善。

    参谋部部长杨嗣昌,此时就根据前线传过来的消息,向皇帝等人解说道:

    “建虏南下大凌河,不是为了攻锦州。”

    “他们之前已经在宁锦防线两次受挫,不会再莽撞地一头撞过去。”

    “根据大凌河二号堡和周围烽火台的消息,建虏的骑兵在大凌河谷地出没,似乎打算向西,进入哈喇慎一带。”

    “攻打哈喇慎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他们的目的明显是绕道草原,打算从山海关之外的长城关隘破关。”

    (历史上己巳之战,建虏绕道草原,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破关)

    这是皇帝一直担心的事,登极以来对辽东的各项布置,也是为了防止这一点。

    枢密院官员对此深知,此时也确认了皇帝确实有远见。

    如果不是皇帝早就安排人整修长城,他们如何能在此安坐,平心静气地讨论长城防御。

    在一片对皇帝的夸赞中,枢密同知袁可立,询问长城督师朱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