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这个对蒸汽机很重要的技术,也可以用取暖锅炉的名义发展。

    这三个技术成熟了,朱由检就能推动工业革命,让大明向工业国发展。

    这让他下定决心,把城寨建设立项,找一个专门机构研发。

    『现有的衙门之中,文思院最为适合,可惜它的名声有点差,而且级别太低。』

    『一个正九品衙门,也无法调动足够多的资源。』

    文思院带个文字,听起来似乎很文雅,其实是工部机构,主要负责器物制作。

    最初设正九品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二人,一共三名品官。

    但是从成化年间开始,宪宗皇帝任命工匠姚旺为文思院副使。自后相继不绝,一传旨姓名至百十人,称为传奉官。

    传奉官由宦官传奉圣旨直接任命,而且后来还由杂职转为文官职位,自然被文官深恶痛绝。对文思院这个机构,也是很不待见——

    一说节省开支革除冒滥,必然提到的两个衙门,就是锦衣卫和文思院。

    像是专督仓场侍郎苏茂相,便在二十七日奏疏,建议革除锦衣卫和文思院冒滥官员。

    不过对他提到的文思院匠官“三千二百八十八人,多支米三万余石”,朱由检却颇是疑惑,不知如何计算:

    文思院副使从九品,俸禄是六十石,只算本色的话,就是四十二石。

    三千多名匠官,为何只是多支米三万余石?

    难道文思院大使和副使,每年本色俸禄只有十几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