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第一项研究任务后,朱由检马上安排第二项任务,那就是新式子弹的研制。

    大明的火铳,经常被诟病的问题除了质量之外,就是威力不足、穿甲距离太近。

    这在朱由检看来,是很无语的事情。毕竟都用火器了,威力怎么可能不够?

    俗话说“口径即是正义,射程即是真理”,威力射程不足,加大口径不就是了。

    所以他早就已经决定,要把大明的制式火铳口径定粗点,只要士兵能承受,管子越粗越好。

    甚至他打算选一种最大口径的火铳,仿照清朝的抬枪使用。用两人甚至更多人操作,作为反器材武器。

    如此一来,反器材武器使用的脱壳穿甲弹,就被朱由检纳入研发序列。

    这种子弹的穿甲能力非常强,而且适合用于滑膛枪,在朱由检看来完全可以造出来。

    所以,他取出自己绘制的脱壳穿甲弹草图,向吕祥道:

    “你是木工出身,对木材应该熟悉。”

    “能不能找一种木料,包裹一根钢针,把它作为子弹发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脱壳穿甲弹似乎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用弹托包裹一根硬针,作为子弹发射。

    针在这里是个形容词,是形容这种子弹的长径比很大。弹体就像一根针,便于以点破面、穿透目标物体。

    为了穿甲能力更强,这根针需要有很高的硬度,后世通常采用钨合金来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