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举人,正是他的同乡,同样出自河南开封府的刘理顺。
朱由检之所以让进士科的试卷重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在正榜上看到刘理顺——
这样的博学硕儒都无法登上榜单,阅卷哪还有什么公平而言。
所以他认为这次阅卷不公正,要求糊名重阅。
在施凤来、袁可立、郭允厚重新评定后,刘理顺从副榜升入正榜,并且成为了重新阅卷后,名次提升最多的人。
此次会试,他被列为第七。相比会元曹勋,中间只隔了五人。
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杏榜上,刘理顺的眼中,不自觉地流出两行清泪:
八次,二十多年,他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了科举里。
如今终于修成正果,让他怎不感慨!
回想这些年的艰辛,刘理顺此时方才明白,什么是苦尽甘来的滋味。
若非修养足够,他此时几乎忍不住要痛哭,发泄心中情绪。
牛金星第一次参加会试,没有他这种感受。但是在知道刘理顺是袁可立的弟子后,他就知道这次会试,刘理顺十有八九上榜。
因为皇帝让三名考官重新阅卷的事情,早就有风声传出来。
袁可立作为这一科的副考官,重新阅卷的评定人,他的弟子上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算不刻意照顾,刘理顺的文章,也必然符合袁可立的口味。被他选入正榜,几乎十拿九稳。
朱由检之所以让进士科的试卷重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在正榜上看到刘理顺——
这样的博学硕儒都无法登上榜单,阅卷哪还有什么公平而言。
所以他认为这次阅卷不公正,要求糊名重阅。
在施凤来、袁可立、郭允厚重新评定后,刘理顺从副榜升入正榜,并且成为了重新阅卷后,名次提升最多的人。
此次会试,他被列为第七。相比会元曹勋,中间只隔了五人。
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杏榜上,刘理顺的眼中,不自觉地流出两行清泪:
八次,二十多年,他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了科举里。
如今终于修成正果,让他怎不感慨!
回想这些年的艰辛,刘理顺此时方才明白,什么是苦尽甘来的滋味。
若非修养足够,他此时几乎忍不住要痛哭,发泄心中情绪。
牛金星第一次参加会试,没有他这种感受。但是在知道刘理顺是袁可立的弟子后,他就知道这次会试,刘理顺十有八九上榜。
因为皇帝让三名考官重新阅卷的事情,早就有风声传出来。
袁可立作为这一科的副考官,重新阅卷的评定人,他的弟子上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算不刻意照顾,刘理顺的文章,也必然符合袁可立的口味。被他选入正榜,几乎十拿九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