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于谦这个人,不是没有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就是于谦是否是忠臣。

    毕竟在英宗皇帝被俘后,于谦不顾瓦剌的要挟,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所以一些人认为,于谦对英宗皇帝不忠。

    然后在景泰皇帝病重时,于谦手握兵权,却又在夺门之变时毫无作为,坐视景泰皇帝被废。被一些人认为,于谦对景泰皇帝不忠。

    这两件事,让于谦受到一些非议,认为他不是一个忠臣。

    但是从于谦束手就缚、含冤而死来看,朱由检认为他是忠臣。只不过他忠于不是某位皇帝,而是大明社稷。

    所以朱由检称于谦社稷功臣,列在紫阁首位。他要用这个做法,表明自己的态度。

    对于谦排在这个位置,群臣大多是服气的。就连之前把三杨列在首位的内阁大学士,也提不出异议。

    毕竟于谦的功劳实在太大了,皇帝说他是扶保江山的伟人,那是毫不为过。

    而且因为于谦含冤而死,和岳飞的结局相似,深受人们同情。

    以于谦作为功臣首位,能把紫阁功臣的名声,在天下间很快确立。如果有哪个紫阁功臣的名字不太知名,只需要说一句“他和于谦一样都是紫阁功臣”,就能让人知道,这个人有多大功绩。

    朱由检也是因此,把于谦放在首位。总不能像宋朝的昭勋阁那样,列了一堆不怎么知名的人,却把寇准、范仲淹、狄青、岳飞等人,尽皆排除在外——

    事实证明,岳飞英名不朽,宋理宗设立的昭勋阁,则是少有人知。

    朱由检设立紫阁,当然不能犯这样的错误。所以他坚决否定了三杨,把于谦列在首位。

    而且为了鼓励群臣立功,朱由检还要对于谦大力褒扬,要让人们知道,自己对功臣的态度:

    “国初之时,多有功臣被追赠国公、郡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