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顾这些人的情绪,会影响朝堂运转。

    所以袁可立就询问道:

    “恩荫文官,是否按非进士出身迁转?”

    “六年迁转一次,对他们有些苛刻。”

    朱由检对荫官并不怎么待见,否则也不会把节流第一刀砍向寄禄官员。好在大明的恩荫不是太多,不像宋朝那样泛滥成冗官。

    考虑到恩荫是对有功官员的奖赏,待遇不能太差,否则会让朝堂上的高级官员有意见。

    朱由检思索之后,说道:

    “获得文荫的,按非进士出身官员,六年迁转一次。”

    “获得武荫的,按武官五年一迁。”

    “现在文官武荫居多,可以让他们去兵部、锦衣卫、卫尉寺任职,五年迁转一次。”

    这是一个办法,但还是有点苛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能凭借功劳获得武荫,大部分文官的子弟,只能入监读书。

    所以袁可立请求,给这些人一条出路。

    朱由检苦思冥想,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从左宗棠被特赐同进士出身得到启发,说道:

    “如果非进士出身官员立下殊勋,朕可以特赐他们同进士出身。”

    “迁转时间和进士出身官员一样,不再固定为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