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算算多少年会误差一天?”
这么准确的时间,钦天监官员一时不敢相信,但是让他们询问皇帝是如何知道的,他们却又不敢。只能按皇帝提出的时间,计算这个误差。
这种加减乘除的事情,对他们还是很简单的。很快就有人计算出,大约128年误差一天。
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按四年一闰,128年之后,冬至的实际时间会往前一天,从二十一日变成二十日。
为了固定冬至日期,当即就有人提出,应该在128年后,减少一个闰年。
还有人认为32年之后,偏差就达到六个小时了,那时四个年份的冬至日期就不全在二十一日,应该在那时候调整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年。
如此128年之后,闰年就往后推了四年,相当于减少了一个闰年。而且把所有的冬至日期,一直留在二十一日。
但是这种改闰方法,实在太麻烦了。朱由检也不愿闰年改来改去,说道:
“误差只要在十二小时以内,在黄历上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定为前一日或后一日。”
“32年误差6个小时,64年就是误差12小时。那就64年改一次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两年。”
“64年大概是一个甲子,就称为甲子改闰,每个甲子确定新的闰年。”
这样还是很麻烦,但是却更精确,不至于冬至日期偏差快一天了,历法上还在定为二十一日。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会被懂行的人嘲笑。
所以朱由检给钦天监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每年测算节气时间,具体要精确到几分几秒,方便调整下个甲子的闰年。
钦天监的人接受了这个任务,感觉身上的责任又多了一重。一旦这个历法出现问题,受罚的还是他们。
周长庚却很是振奋,觉得岁差确定之后,太阳历距离成为主流历法,又迈出了一步。想到皇帝提出的甲子改闰,周长庚道:
这么准确的时间,钦天监官员一时不敢相信,但是让他们询问皇帝是如何知道的,他们却又不敢。只能按皇帝提出的时间,计算这个误差。
这种加减乘除的事情,对他们还是很简单的。很快就有人计算出,大约128年误差一天。
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按四年一闰,128年之后,冬至的实际时间会往前一天,从二十一日变成二十日。
为了固定冬至日期,当即就有人提出,应该在128年后,减少一个闰年。
还有人认为32年之后,偏差就达到六个小时了,那时四个年份的冬至日期就不全在二十一日,应该在那时候调整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年。
如此128年之后,闰年就往后推了四年,相当于减少了一个闰年。而且把所有的冬至日期,一直留在二十一日。
但是这种改闰方法,实在太麻烦了。朱由检也不愿闰年改来改去,说道:
“误差只要在十二小时以内,在黄历上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定为前一日或后一日。”
“32年误差6个小时,64年就是误差12小时。那就64年改一次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两年。”
“64年大概是一个甲子,就称为甲子改闰,每个甲子确定新的闰年。”
这样还是很麻烦,但是却更精确,不至于冬至日期偏差快一天了,历法上还在定为二十一日。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会被懂行的人嘲笑。
所以朱由检给钦天监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每年测算节气时间,具体要精确到几分几秒,方便调整下个甲子的闰年。
钦天监的人接受了这个任务,感觉身上的责任又多了一重。一旦这个历法出现问题,受罚的还是他们。
周长庚却很是振奋,觉得岁差确定之后,太阳历距离成为主流历法,又迈出了一步。想到皇帝提出的甲子改闰,周长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