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着,两兄弟又讲起了他们父亲之前的种种。

    刘陶为人简朴,不在乎小节,不攀附高枝,与旁人交往,他只看志向,如果和自己志同道合,那么就会成为莫逆好友,反之,再怎么富贵的人,也不会入得了他的眼。

    刘陶这样的性格在汉朝“举孝廉”的选官制度中,是不怎么吃香的。按照常理来讲,他极有可能和刘备一样,潦倒半生。

    但刘陶的运气要比刘备好上不少,刘陶的同宗当时有一位在朝为官的大臣名叫刘恺,在听说刘陶的德行之后,十分器重他,最终在刘恺的帮助下,刘陶成功入朝为官,成为了一名侍御史。

    刘陶入官不久,便做了一件近乎断绝自己政治生涯的事,那就是向当时的汉桓帝上书。

    在这次上书中,刘陶可谓火力全开,他不但对宦官集团和权臣大喷特喷,对于皇帝本人,也没有留下丝毫颜面。

    他先是列举了一番汉高祖、汉武帝等人的功勋,随后说道,到了陛下这一代,既不能为祖宗增光添彩,反而糟蹋了祖宗的基业,使得“虎豹窟于麑场,豺狼乳于春囿”,贪官污吏横行,朝政黑暗,民不聊生。

    刘陶甚至还将桓帝比作是秦二世胡亥,权柄自己不能掌握也不知道,威力自己不能行使也不管治,打眼望去,陛下您简直就是天下第一昏君。

    刘陶这些话在当时盘根错节的朝堂上,几乎把所有人得罪了个遍,虽然没有人治他的罪,但这份奏折送上去,也无没了下文,书奏不省。

    刘陶本人非但正直,在个人能力上也是十分出众的。

    还是在汉桓帝时期,当时国家十分贫困,有人认为这是“货轻钱薄”所造成的,便提议“改铸大钱”。用现代术语讲,就是通过超发货币的方法以此赚笔快钱。

    超发货币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造成市场动荡,使得钱更不值钱。

    但那时的人并没有什么经济理论,于是汉桓帝召集“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士”共同讨论时,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了支持。

    但就在此时,唯独刘陶站出来反对,刘陶认为:现在真正的问题在于百姓贫弱,天下所有财物都是取之于百姓,必须先让百姓有饭吃,才能使得国家富强。大臣们不懂得农业的重要性,反而认为铸钱就能改变一切,这就好比在滚烫的锅中养鱼,在燃烧的树上养鸟,舍本逐末,如果国家继续这样糜烂下去,那么恐怕就算铸出来一尺见方那样大的钱,也要亡国。

    刘陶的一番话,震耳发聩,这一次他赢得了几乎全部文官的支持,最终迫使铸钱之事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