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超笑道:“好吧,此事...还是由莱国公、梁国公提议吧,之后呈递到圣人那里。中书省不反对,但也不支持,让莱国公和梁国公去和陛下商量吧。”

    说白了,中书省在关于提拔狄仁杰的问题上,不作为。把中书省直接从这件事情里摘出来,让李承乾和房玄龄、杜如晦师徒三人去商议。出了问题,也和中书省没关系。因为有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中书省才有撤出来的余地,否则怎么搞?难不成直接从吏部直达御前?从皇帝与中书省双方商议,加入房玄龄和杜如晦,形成三方,中书省再撤出来,这样也不算中书省渎职了,毕竟中书省还是把这份议案过了一遍的,区别在于中书省不用直面皇帝了,让房玄龄和杜如晦去。

    薛元超身为中书令,听取了李德謇的意思。无它,这样中书省上下都没有意见,大家都相安无事,岂不美哉?

    薛元超看向张行成:“张大人,劳烦您通知二位国公,让他们也呈递一份奏请,中书省结合此次的议案,一同呈递到圣上那里。”

    张行成点头:“嗯,这样的确是最稳妥的法子了。”

    吏部一个部门不够分量,乃至吏部没有和皇帝直接商议的地位和份量。中书省呢,大家都想当个不粘锅,自然要把房玄龄、杜如晦两位份量足够的大佬给扯下来咯。而且,人家吏部本身就没这个想法,是张行成、房玄龄、杜如晦促成的,李承乾真问吏部,吏部肯定是打死不认!

    朝廷内部的这些小九九就这样,很多时候都是在规则内行动。你如果敢违背规则,你就属于逾越了,这尼玛是杀头的!直接和皇权制定的规矩对立,换言之就是和李承乾直接宣战!李承乾那脾气,夷三族算是最低惩戒了。

    而北域城,李愔也特地来了一趟新建的冶炼厂。这个冶炼厂出奇的巨大,占地足足五百亩!要知道,大唐最大的咸阳商业区占地也才一千五百亩!放在后世,鸟巢也才二十亩多一点!

    李愔来到高塔上,挑目占地庞大的冶炼厂,频频点头。

    “工人多少?”

    官员:“回禀王爷,冶炼厂初步规划的所有工人数目为一千八百人。”

    李愔皱着眉头,摸着下巴:“嗯...冶炼厂太大了,放在城外不放心。这样,再朝冶炼厂的城西扩建一轮城郭。你们拿出一个方案和预算来,老子看看家底怎么样。”

    官员面露难色:“王爷,此事可否缓一缓?这个冶炼厂的投入就是十万贯,正式营业后恐怕还需要投入三千贯呢。咱们的府库,眼下也有些吃紧了。”

    李愔纳闷道:“十万贯?干些啥了?这么多?”

    “王爷,这个冶炼厂我们初步的设想是按照咸阳军备工坊的标准来的,采取了水锥、模板等制式化的流水生产线。而且,其中还扩建了器械打造的功能,还有冶炼厂的仓储、对外出售等相关部门,会在王庭设立一个冶炼司单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