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倭国没有姓氏,后来上层有了姓氏,但大多数平民依然没有姓氏;家里一堆兄弟,都是太郎次郎三郎四郎这么叫。

    而华夏古代,一般是叫大郎、二郎。参考“大郎,该喝药了”。

    因为“太”比较特殊,“次”的意思偏多。

    “倭国举国推行姓氏,不过一百来年。”李天风跟着解释了几句,“华夏是同治年间,倭国是明治时期,1870年,倭国颁布法令,让平民取姓。”

    不过,这一次颁布的,是《平民苗字容许令》。既然是“容许”,那就不是强制的。所以,老百姓并不买账。

    费那事儿干嘛?我又没什么文化。

    没办法,五年之后,也就是1875年,倭国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你必须得有姓,而且起了之后,要延续下去,妻从夫姓,子随父性。

    这下子老百姓没办法了,于是乎,原先没有姓氏的人,就此取出了五花八门的姓氏。

    地理姓,天文姓,建筑姓,动物姓,植物姓,职业姓,部族姓,宗教姓······但凡能想到的,几乎都用了,否则也不会有十几万个姓。而且,从一个字到五个字的姓也都有。

    所以,吴夺没听过说“土蜘蛛”这个姓,那实在是太正常了。

    “在小圈子里,都简称土蜘蛛十六为十六,因为和石榴谐音,叫着叫着,当面一般叫石榴先生,背后都叫他番石榴。”李天风继续说道:

    “他是外国人嘛,番就是外邦的意思。”

    “番石榴是个古玩商,而且还是个化学家。”

    “化学家?”吴夺不由一愣。

    “这个不是瞎说,人家原先是晚麦地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呢!后来辞职下海了。”李天风眉头微皱,“而且,他有一手绝活,那就是给青铜器做锈!这个,倒真是用上了他的老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