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邹衍沉思了会,对姬康道:“公子,现在我辽地官仓粮食甚多,百姓家中粮食也很多。再过几个月,我们辽地就要再次秋收。如果没有意外,今年我辽地肯定又是丰收之年。但也不能白白给赵国粮食,如何给赵国粮食,需有个条则。”

    &nbsp&nbsp&nbsp&nbsp鲁仲连哈哈大笑起来,对姬康道:“公子,现在秦赵两国在上党大战,对我辽地而言,此乃千载难逢之际。我辽地地大而人稀,可以参照去年做法,换取赵国的人口么!”

    &nbsp&nbsp&nbsp&nbsp老总管姬茂在旁也道:“公子,现在我辽地所有军队,包括预备役军队都换装完毕,原先的青铜武器和盔甲在仓库堆积如山。鲁仲连院长所言甚是,不管于公于私,我们都可以参照的做法,用粮食和军资,来换取赵国的人口。公则让赵国拖住秦国不能东进,私则可全娘娘和公子两人于赵王之亲情。”

    &nbsp&nbsp&nbsp&nbsp君相剧辛也点点了头,对姬康道:“公子,各位大人所说极是。我们辽地可以给赵国粮食,但需赵国继续用人口来换。如此,对我辽地和赵国双方来说,亦然可以做到公子所说的“双赢”。”

    &nbsp&nbsp&nbsp&nbsp姬康点点头,对众人道:“既然如此,就给赵王如此言说吧!我辽地不但可以给赵国提供粮食,还可以提供军资。但还是让赵国用人口来换吧,越多越好。”

    &nbsp&nbsp&nbsp&nbsp说到这里,姬康不知想到了什么,对众人道:“给赵王去信,就说现在上党民众无法种地,可以优先用粮食和军资换取上党的民众,前来我辽地。其迁徙费用,我辽地一并承担,也可折算成粮食和军资,无需赵国承担。”

    &nbsp&nbsp&nbsp&nbsp顿了顿,又对众人道:“这次如果赵国同意我们的方案,让海军和商船也加入到,移送迁徙民众的过程中来,加速向我辽地的迁徙速度。”

    &nbsp&nbsp&nbsp&nbsp众人点头,对姬康能考虑到处在战乱之中的上党民众,都感满意。一起站起,齐声对姬康道:“公子仁义。”

    &nbsp&nbsp&nbsp&nbsp姬康闻此一愣,心道:“这就仁义了?”

    &nbsp&nbsp&nbsp&nbsp赵王丹接到姬康和姐姐姬赵氏,两人的来信后,对平原君赵胜道:“平原君,公主和辽城君姬康两人来信了,愿意向我赵国提供粮食,仍按去年惯例进行。我这个外甥,对我赵国和我这个舅舅,可谓是仁至义尽了。知道我赵国艰困,不但愿意提供粮食,更愿意提供军资,帮我赵国对抗秦国。”

    &nbsp&nbsp&nbsp&nbsp“尤其知道上党民众无法从事农业,居然给寡人提出,可以优先安排上党的民众迁徙去辽,并承担一切的费用。相国,你对此又何看法?”

    &nbsp&nbsp&nbsp&nbsp平原君赵胜,也感慨对赵王道:“大王,这个辽城君姬康不亏为公主之后,当然,公主也没有辜负大王母后生前的抚育之恩。在此关键时刻,屡屡资助我赵国。”

    &nbsp&nbsp&nbsp&nbsp“大王,既然公主和辽城君两人不负大王,我赵国也不可负辽地。大王可答应辽城君的要求,我们赵国可以再迁徙上党民众、和其他地方的一批民众给辽地。如此,一则可大大缓解我赵国粮食和军资不够的问题;二则可全大王和公主外甥之情谊。”

    &nbsp&nbsp&nbsp&nbsp赵丹听罢,点了点头,对赵胜道:“相国,既然如此,就按我们所议的去执行吧!”

    &nbsp&nbsp&nbsp&nbsp五月底,在上党秦赵两国战火连天的时候,上党众多居民和赵国其他郡县的流民,又如去年一样,向着赵燕边境集结,辽地从赵国又开始了新的一波民众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