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都是李治需要自己去谋划的事情,徐真既然能够将这封密信交给他,也就算得表了态度,今后就归了晋王李治这厢阵营,既是自家人,又献上如此紧要的物证,加上前番又保护了晋阳安然回朝,偌大的情谊就这么摆在台面上,李治又岂会知恩不报?
“徐哥哥尽管放心回去,凯萨嫂嫂的事情,我会极力去挽回,哥哥莫要再操心,也不要再以身涉险,毕竟我大唐讲究礼法,真个儿落了把柄,就算我再调动关节,却也难以回旋了。”
李治心思玲珑,又与晋阳亲近,这小丫头对凯萨心存满满醋意,却整日将这异族美姐挂在嘴边,李治当然知晓凯萨与徐真的亲密关系,此番开口叫了嫂嫂,也就表了个心意,对徐真与凯萨之间的姻缘,他也是支持的了。
或是想着自己与宫中那位的艰苦痴恋,这李治竟异常羡慕徐真与凯萨之间的真情,这等跨越了年纪的爱恋,不正与自己心中那说不得的痴缠有着异曲同工之奥妙么?
送走了徐真之后,李治就跟赵恭存商议着如何才能将这一纸密信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直到了破晓时分,赵恭存才离了晋王府,到刑部员外郎贺兰白石处打点凯萨的事情。
这贺兰白石乃贺兰楚石的胞弟,而贺兰楚石却是侯君集的女婿,都是太子李承乾那边的人手,李承乾虽心有叛逆,却仍爱惜手足,无论对吴王李恪、还是魏王李泰、亦或者晋王李治,都有着极深的兄弟情谊,然侯君集却是枭雄一尊,心比天高,又怎会顾及这些婆婆妈妈的情谊牵绊。
在他的**之下,连带贺兰楚石等人,无一不变得心狠手辣,所作所为,无不想要一步步将李承乾往前面推,不断地推,一直推到最巅峰为止!
这贺兰白石昨日见赵恭存带着徐真入衙门牢里看望凯萨,就知道晋王李治也想要拉拢徐真,如今一大早,赵恭存又来了,这给了贺兰白石不太祥和的预感,想着那徐真莫非已然投靠了晋王府?
当初侯君集嘱托高甄生等人坑诬李靖,顺势将徐真除去,最好连晋阳公主都抹杀在塞外,岂知这干无脑的货色,却办事不牢靠,让徐真带着李明达回了长安。
若非张亮用那张李氏摆了徐真一道,当初绑架李明达的案子翻出来,牵扯开的话,多少人要落入法网之中!
且不知圣人对这一切已然心中有数,所谓天心难测,当如是也,只是不知这圣人何时清算,如何清算罢了。
这也是诸多势力何以加快了阴阳谋算的脚步,一个个都蠢蠢欲动,将那几个皇子当成木偶傀儡来操作的原因了。
若徐真未投靠李治,他贺兰白石不介意做一场善意送与徐真,可如今赵恭存急功近利到这般程度,想来徐真已经认了主,既认了李治为主,那就成了敌对,反而没有了施恩的必要,说不得要趁早打击一番!
赵恭存也是心里凄凉,他本是个耍弄拳脚的人,不过从来不缺思辨与智谋,如今丢了刀剑,捧起了书籍,自然懂得思考。
想那陈国公侯君集,原本也是个不学无术的混子出身,封了开国功臣之后,臣子们常常笑话他胸无点墨,于是乎他开始苦读经典,学成之后,居然参加了官吏提拔评选,亲自制定科考题目,成为一时之美谈佳话。
“徐哥哥尽管放心回去,凯萨嫂嫂的事情,我会极力去挽回,哥哥莫要再操心,也不要再以身涉险,毕竟我大唐讲究礼法,真个儿落了把柄,就算我再调动关节,却也难以回旋了。”
李治心思玲珑,又与晋阳亲近,这小丫头对凯萨心存满满醋意,却整日将这异族美姐挂在嘴边,李治当然知晓凯萨与徐真的亲密关系,此番开口叫了嫂嫂,也就表了个心意,对徐真与凯萨之间的姻缘,他也是支持的了。
或是想着自己与宫中那位的艰苦痴恋,这李治竟异常羡慕徐真与凯萨之间的真情,这等跨越了年纪的爱恋,不正与自己心中那说不得的痴缠有着异曲同工之奥妙么?
送走了徐真之后,李治就跟赵恭存商议着如何才能将这一纸密信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直到了破晓时分,赵恭存才离了晋王府,到刑部员外郎贺兰白石处打点凯萨的事情。
这贺兰白石乃贺兰楚石的胞弟,而贺兰楚石却是侯君集的女婿,都是太子李承乾那边的人手,李承乾虽心有叛逆,却仍爱惜手足,无论对吴王李恪、还是魏王李泰、亦或者晋王李治,都有着极深的兄弟情谊,然侯君集却是枭雄一尊,心比天高,又怎会顾及这些婆婆妈妈的情谊牵绊。
在他的**之下,连带贺兰楚石等人,无一不变得心狠手辣,所作所为,无不想要一步步将李承乾往前面推,不断地推,一直推到最巅峰为止!
这贺兰白石昨日见赵恭存带着徐真入衙门牢里看望凯萨,就知道晋王李治也想要拉拢徐真,如今一大早,赵恭存又来了,这给了贺兰白石不太祥和的预感,想着那徐真莫非已然投靠了晋王府?
当初侯君集嘱托高甄生等人坑诬李靖,顺势将徐真除去,最好连晋阳公主都抹杀在塞外,岂知这干无脑的货色,却办事不牢靠,让徐真带着李明达回了长安。
若非张亮用那张李氏摆了徐真一道,当初绑架李明达的案子翻出来,牵扯开的话,多少人要落入法网之中!
且不知圣人对这一切已然心中有数,所谓天心难测,当如是也,只是不知这圣人何时清算,如何清算罢了。
这也是诸多势力何以加快了阴阳谋算的脚步,一个个都蠢蠢欲动,将那几个皇子当成木偶傀儡来操作的原因了。
若徐真未投靠李治,他贺兰白石不介意做一场善意送与徐真,可如今赵恭存急功近利到这般程度,想来徐真已经认了主,既认了李治为主,那就成了敌对,反而没有了施恩的必要,说不得要趁早打击一番!
赵恭存也是心里凄凉,他本是个耍弄拳脚的人,不过从来不缺思辨与智谋,如今丢了刀剑,捧起了书籍,自然懂得思考。
想那陈国公侯君集,原本也是个不学无术的混子出身,封了开国功臣之后,臣子们常常笑话他胸无点墨,于是乎他开始苦读经典,学成之后,居然参加了官吏提拔评选,亲自制定科考题目,成为一时之美谈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