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一声,老张向后一趟,武顺知心知意,微微向后,给他按摩起了脑袋。

    轻轻地揉着太阳穴,武顺还是劝慰道:“如武汉这般光景,阿耶曾经说过,已经是罕见清明吏治。纵使前隋文帝在时,天下也未有何等清明。似武汉这般,官吏踏足街坊者,前所未有……”

    然而这种夸奖,对工科狗而言,毫无意义。

    武顺这样一个“古人”的见识,也就是到此为止。而作为一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他天然地不可能去适应这种见识。

    不过张德也觉得把公事上的糟糕情绪带回家也是大大的不好,于是假装受了安慰,闭目舒缓了语气说道:“顺娘这么一比,老夫倒是颇为欣慰起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阿郎能看开就好。”

    武顺微微一笑,很是高兴地说道。

    让孙伏伽在武汉主持律令规章建设的“吹风会”结束之后,前大理寺卿是以江汉观察使“幕僚”的身份进入武汉官场。明面上是各部门“典吏”由“秘书处”统筹,实际上一应工作就交到了“幕僚”孙伏伽这里。

    老张要做的,就是签字盖章。

    又因为地方律令规章主要涉及工商贸易,加上各部门年轻官吏都出身“寒门”和“庶民”,为了保证自己的职权不会很快就作废,尽量能够在任期内“变现”。这一次的武汉律令规章建设,就有了大量的工商贸易巨头参与。

    尽管是以“建议”和“意见”的形式参与,但洛阳新南市“珠玉”在前,武汉跟从效仿,也算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老张带学生旁听,事后就教育了一句话: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能懂的其实不多,反而李元祥、上官庭芝这样的倒是明白了许多。在工地上厮混了这么久,李元祥和上官庭芝并非除了打群架骂娘就没有别的本事,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天赋技能。

    江王殿下从老张这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再回味孙伏伽拿出来的地方律令规章草案,便如遭雷击的模样。

    “姐夫,这……这总不能半点都不琢磨坊间做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