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理由吧!”吕文焕也是一个聪明人,宋晨敢出如此明显的‘骚主意’,自然会有一两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一是柴火的问题,看似小实则大,我们不再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了,必须吃熟食再能下咽才能消化,如果没有了柴火,再多的粮食也没有用处。二煤比木材耐烧,一斤煤的火能(热能)可当四斤木柴,而且是木材体积的四分之一,运输效益没有想象中的低。三因为我有降低煤成本的方法。”

    宋晨的话很有说服力,按他提出的‘蜂窝煤计划’,到蜂窝煤制成快的话也要在三个月之后了,那么有足够的时间运送粮食这些物资。

    这里还有个大前提,还要在这三个月里,索道没有被蒙古军队破坏的情况下,才能执行蜂窝煤计划,可惜他们已经注意到索道的战略价值了。

    今天有几个蒙古兵,远远地站在一边,统计着索道的运力。

    在蒙古军队控制范围内,索道的最矮的地方足足也有二十丈,宋晨却不认为可以高枕无忧,有好几种方法可以破坏索道。

    宋晨是这种思维,就是我能想到的,敌人也能想到,就看他们什么时候动手了。

    “三个月后嘛,也不是不能考虑,”吕文焕沉吟了一阵之后,“我也豁出去了,好!”

    宋晨一阵无语,我可是在帮你,省得你以后哭鼻子。

    吕文焕这个‘导游’当得还挺称职的,把宋晨他们带到街道上去,围城之下的襄阳城,别有另一翻繁华。

    这里还有不少摊贩,事实上围城几乎让这里每一个人都成了商人,有人贩卖自己的红木家具,有的卖房子,有卖珠宝首饰的,当然还是有卖米和肉的,那里往往是最热闹的摊点。

    宋晨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人并没有那种绝望的神色,他们依然挺乐呵呵的,看不出对围城的恐惧,据他观察,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以物易物情况发生,物价并不离谱,粮食也才涨三倍而已,大家普遍认为,跟以前一样,吕将军在三个月之内可以再次打破包围,到时襄阳城就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进来。

    这是吕文焕给他们的假象,不过他这么做是对的,百姓的大范围恐惧并不是什么好事。

    只是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把城里的百姓撤出去了,普通百姓在城里对于守城是不利的。

    之后吕文焕就识趣的离开了,让他们自己逛逛,这一逛,宋晨更担忧了,襄阳城还蛮大的,人也特别多,对于他来说就是吃饭的嘴,宋晨仿佛看到了一个无底洞,他还不得不往里面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