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了粮食,沿河而上。”李文侯喝道。

    “某家自知,拾人恩惠,必相报。”

    高鼻汉领家人沿河而走,河岸两侧筑了不少竹屋木亭,时见流民在远岸开荒,音容相貌多有喜色。

    “父亲,此间实乃乐土。”大儿郎听闻沿河的土乡颂,羡慕这方桃园地。

    “天下虚名者多如牛毛,表面义正慷慨,背地里都是些龌龊糟事,若天下多出几个张右辅,岂能不见盛世?”嘴上功夫人人都会,精通者更是不在少数,实心造福的又有几人?

    “我家祖上也有此间风采!”大儿郎颇为自豪道。

    “区区张安,相差远矣。”高鼻汉目光显神采,愿效仿家祖立不世之功。

    “父亲,我饿了。”正当父子二人憧憬未来之时,污面小女童双眼明亮,倒挂泪珠,却做怜人可爱。

    “乖女,且再忍些时辰。”高鼻汉喜笑颜开,抱过女儿嬉笑逗乐,引得儿郎纷纷责怪父亲偏心。

    一家人约莫走了半个时辰,在泥泞路旁见一牛车,车驾为两轮单板。木板上铺了些杂草,草榻上睡着一人。

    观此人,短衫着身,斗笠盖面,右手绵软放于车板侧,指间酒袋倒挂,酒水滴落在草芽上,黄牛低头食草芽,牛身旁放着诸多农具。

    “此间小吏如此怠慢张右辅之使命,却是愚蠢之徒。”大儿郎主观臆断,认为车驾上躺的是管农具的小吏。

    “住口,吏为官长,不可得罪。”高鼻汉不是盲目自大之辈,再大的雄心壮志过后也要屈居于现实,满天壮志抵不了二两饭钱。

    “官长在上,且受吾一拜。”高鼻汉小步上前,朗声说道。

    “农具尽可取,汝等编入东河岸第三舍,相互扶持造房,驱牛翻田吧!”酒徒并未起身,也不曾取下斗笠,声音懒散,忽高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