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缆绳不是说不能用,C国的宇航员们也有,问题是缺乏其它辅助装备,尤其机械臂还是固定式,长度、关节数量都不够用,舱外作业基本全靠手抓和漂移,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事发当晚,由于情报任务人员的一次操作失误,导致正在组装的末日空间站核心舱与机械臂分离,但没有及时被发现。
直到下一个要与核心舱侧面对接的柱段碰上时,直接给它顶飞了。
赶紧喊人起床,开北方之星三号船去追。
北方之星一号、二号都没有机械臂,只有可控挂架,但A国的任务不一样,三号没有带电控中心,模块化载荷变成了机械臂加额外太阳能板运输舱。
北方之星虽然是四人座,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月表降落的需求,推力并不小,把核心舱追回来没任何问题。
问题是北方之星的操作系统,是C语、R语双系统的,并没有A国人会的E语,宇航员必须按说明书和地面人员的指挥来操作。
隔了一层语言,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对接时又出现了意外,北方之星用正脸撞了一下与核心舱已经完成连接的结构柱段。
北方之星不大,可改了载荷后也有十二吨,这一下直接把舱段的机械连接(对接舱口)给撞脱开了,核心舱分成两个部分飞出去!
地面很快进行任务评估,决定去追核心舱本体,连接柱段主要用于连接离心环,相对不那么值钱。
等到北方之星把核心舱拉回组装平台,连接柱段已经在十公里外。
别看这距离不长,当两者都在同一轨道高度时,追起来非常恼人,需要北方之星先降轨,经过两次调整后再升轨,动用RCS系统微调速度才能追到。
如果C国民众一看,肯定觉得好像也不是多大事。
这里又体现出两个空间站体系的区别。
C国的空间站加月宫体系,为的是给人类文明留下火种,钱不是主要考量,所以在每个空间站都会有各种燃料储备,应付各种突发问题。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事发当晚,由于情报任务人员的一次操作失误,导致正在组装的末日空间站核心舱与机械臂分离,但没有及时被发现。
直到下一个要与核心舱侧面对接的柱段碰上时,直接给它顶飞了。
赶紧喊人起床,开北方之星三号船去追。
北方之星一号、二号都没有机械臂,只有可控挂架,但A国的任务不一样,三号没有带电控中心,模块化载荷变成了机械臂加额外太阳能板运输舱。
北方之星虽然是四人座,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月表降落的需求,推力并不小,把核心舱追回来没任何问题。
问题是北方之星的操作系统,是C语、R语双系统的,并没有A国人会的E语,宇航员必须按说明书和地面人员的指挥来操作。
隔了一层语言,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对接时又出现了意外,北方之星用正脸撞了一下与核心舱已经完成连接的结构柱段。
北方之星不大,可改了载荷后也有十二吨,这一下直接把舱段的机械连接(对接舱口)给撞脱开了,核心舱分成两个部分飞出去!
地面很快进行任务评估,决定去追核心舱本体,连接柱段主要用于连接离心环,相对不那么值钱。
等到北方之星把核心舱拉回组装平台,连接柱段已经在十公里外。
别看这距离不长,当两者都在同一轨道高度时,追起来非常恼人,需要北方之星先降轨,经过两次调整后再升轨,动用RCS系统微调速度才能追到。
如果C国民众一看,肯定觉得好像也不是多大事。
这里又体现出两个空间站体系的区别。
C国的空间站加月宫体系,为的是给人类文明留下火种,钱不是主要考量,所以在每个空间站都会有各种燃料储备,应付各种突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