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脸也烫烫。”才四岁的小孩,说起话来清楚得很,把自己最难受的地方说了,说完就继续窝在妈妈怀里打蔫儿,小脸紧绷,要哭不哭的。

    厉宁述闻言伸手探了一下他的额头,发现有些烫手,便问孩子妈妈:“发热多久了?”

    “好多天了。”孩子妈妈仔细说道,“上周三他就开始发烧,干咳,我给他吃了小柴胡和银翘片,第二天起来就不烧了,但还是咳嗽,然后到前天下午,他又开始发热,吃小柴胡和银翘片也没用,昨天我就学您以前那样给他喝乌梅白糖汤,喝了两小碗,睡了一天,体温也很高,还咳嗽,天快亮的时候又好一点了,我就赶紧抱他过来了,厉医生您看看。”

    “体温量过吗,最高多少?”厉宁述一边问,一边拉起小孩儿的手,查看他的脉象,“啊,让叔叔看看你的小舌头。”

    “半夜最高的,40℃。”孩子妈妈应道,“他热起来的时候,上半身是热的,手心很烫,脚又很凉很凉。”

    厉宁述点点头,看着孩子嘴角的溃疡,又问他:“喉咙痛不痛?流不流鼻涕?打喷嚏不打?”

    孩子都摇头,没有其他外感症状,脉是轻按有力、重按虚弱,干咳,再问发烧之前有没有着凉,也没有,用孩子妈的话说就是:“烧得莫名其妙,他这体质也太差了!”

    “他这么瘦,还挑食。”厉宁述这时对他的问题已经心里有数了,“还是温病虚证发热,回去继续喝乌梅白糖汤,对症的,煮浓一点,白糖多放一点,你昨天就是量不够,配上甘草干姜汤一起喝,等烧退了,就给他煮乌梅三豆饮,我在处方上标好顺序了,先吃第一张,烧退了再吃第二张。”

    接了药方,孩子又问:“医生,平时能让他吃点什么比较好补身体的么?”

    “山药小米粥吧,烧退了有胃口吃东西就能吃,平时也能吃,把脾胃调理好不挑食了,体质慢慢就能好了。”

    听他说完,孩子妈似乎松了口气,又让孩子跟他说再见,孩子不舒服,只朝他挥挥手,嘴巴闭得紧紧的,厉宁述见状就伸手摸摸他的头,笑道:“快回去吧,路上别着凉了。”

    说着又点一下叫号系统,叫进来了下一个病人,还是小孩儿。

    说起来他这门诊以前是成人居多,自从两年前有了小侄女以后,小孩也多了起来。

    进来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爸爸抱着孩子,孩子哭得厉害,嗷嗷的,厉宁述笑道:“这是怎么了,哪里难受?”

    一听他说话,孩子的哭声立刻戛然而止,甚至打起了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