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改造苏轼计划,归心似箭(3/10)
所以,卫渊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告知苏轼,
“你认为,自我发迹以来,无论是阵斩七将亦或雁门大捷,都是我个人之功?”
苏轼下意识一愣,脱口道:“不然呢?”
卫渊道:“在你眼中,我武力无双,有万夫莫当之勇,但如若真的在战场上,我身陷重围,你觉得,我能杀多少人?”
苏轼微微皱起眉头,“下官虽然跟着凤翔刺史去戍卫渭州,但并未亲自登门指挥守城之战,下官猜不到,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你没想过,但是我却想过。”卫渊正色道:“就算是在我全盛姿态,面对一千人围攻,至多只能杀四五十人,就会力竭身亡。”
“如若敌军用弓弩射之,我可能当场就会被射成刺猬,更不用说杀敌了。”
苏轼认真地想了想,并未反驳。
卫渊继续道:“个人勇武终是有限,凭借个人勇武,也很难左右一场局部战役的胜利。”
“无论我阵斩七将亦或雁门大捷,都不是我一人之功,而是成千上万的边军将士站在我的身后,没有他们,就没有今时今日的卫渊。”
说到这里,他忽然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继续道:
“世人说我知兵,精通练兵之道,用兵之术,所指挥战役无一败绩,这不是我的能耐,是跟随我出征杀敌的将士之功,是为了粮饷筹措而殚精竭虑的户部,是调集各方军队统一配制的兵部。”
“是不断造出军器的工部与军器监,是奔波在最前方,不计伤亡代价的皇城司密探,是数万万大周子民的鼎力相助,是他们,我才能打胜仗。”
“不然,就凭我个人,焉能有此造化?”
卫渊看到苏轼的脸色已经渐渐沉默下来,索性趁热打铁,继续道:
“你认为,自我发迹以来,无论是阵斩七将亦或雁门大捷,都是我个人之功?”
苏轼下意识一愣,脱口道:“不然呢?”
卫渊道:“在你眼中,我武力无双,有万夫莫当之勇,但如若真的在战场上,我身陷重围,你觉得,我能杀多少人?”
苏轼微微皱起眉头,“下官虽然跟着凤翔刺史去戍卫渭州,但并未亲自登门指挥守城之战,下官猜不到,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你没想过,但是我却想过。”卫渊正色道:“就算是在我全盛姿态,面对一千人围攻,至多只能杀四五十人,就会力竭身亡。”
“如若敌军用弓弩射之,我可能当场就会被射成刺猬,更不用说杀敌了。”
苏轼认真地想了想,并未反驳。
卫渊继续道:“个人勇武终是有限,凭借个人勇武,也很难左右一场局部战役的胜利。”
“无论我阵斩七将亦或雁门大捷,都不是我一人之功,而是成千上万的边军将士站在我的身后,没有他们,就没有今时今日的卫渊。”
说到这里,他忽然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继续道:
“世人说我知兵,精通练兵之道,用兵之术,所指挥战役无一败绩,这不是我的能耐,是跟随我出征杀敌的将士之功,是为了粮饷筹措而殚精竭虑的户部,是调集各方军队统一配制的兵部。”
“是不断造出军器的工部与军器监,是奔波在最前方,不计伤亡代价的皇城司密探,是数万万大周子民的鼎力相助,是他们,我才能打胜仗。”
“不然,就凭我个人,焉能有此造化?”
卫渊看到苏轼的脸色已经渐渐沉默下来,索性趁热打铁,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