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佛陀带着众弟子行走在大地上,见到了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正在乞讨。佛陀就取出食物,喂食给乞丐,让他恢复了气力,乞丐非常感激。佛陀问众弟子,我在做什么?有弟子回答,世尊发慈悲心肠,积累功德,终止他人的痛苦。佛陀指了指这个弟子,你是小乘。第二名弟子回答,世尊不仅把食物给了他人,而且还把慈悲心的道德传授了下去,让他人也懂得了积累功德的道理。佛陀指了指这个弟子,你是因乘。第三名弟子回答,世尊是佛,乞丐也是佛,本来一体,给的不是食物,而是道理,所以世尊不是喂食乞丐,而是在供养道果。佛陀指了指这个弟子,你是果乘。”真宝法王接过了话题,不过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讲述了一个故事。

    “所以佛陀和乞丐本来就是一体,不是喂食,而是供养道果。因就是果,果就是因,这是果乘的道理。”

    苏子语念头震动,完全地理解了果乘的修行。

    “什么?因就是果?这是什么道理,从因到果,才是顺其自然。没有原因,怎么会有结果?”婆娑听得真切,却又因为这道理和自己的感悟理念有所冲突,陷入了纠缠当中,不得其解,喃喃自语。

    在疑惑不解当中,她的眉头深深地蹙起,拱成了一个“川”字,沟壑深深,念头居然变得有些软弱。

    “不好!我的道心居然受到了影响,有些动摇。哪有什么苍生苦海,为什么又要普度众生,完全没有道理,天地的本来面目,就是混沌幽冥,这才是大道的根本。你们慢慢谈论,我先出去了。”

    婆娑发现了自己心意的动摇,猛地闭上眼睛,心意沉入了命魂深处,重新稳固。再睁开眼睛,左眼转黑,右眼转白,各自涌出一道黑白之气,在半空中猛地盘旋碰撞,化作一团混沌深邃的漩涡,整座大殿忽然陷入了一片混沌,没有声音、光亮,什么都看不见,听不到!

    片刻之前,大殿才重新恢复了光亮,而婆娑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好快的反应!婆娑这是发现大乘佛法和自己的修行冲突,导致一下子陷入了迷惑,念头变得软弱,立刻就守住心意,炼化天地二气化为混沌幽冥,扫平了所有的杂念。果然修行到这样的境界,都是心志坚不可摧的人物,轻易不会动摇念头。”苏子语惊讶了一会,随即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

    念由心生,心意专注如一,就能凝聚出纯粹的念头,施展种种神通。但是如果心意动摇,陷入了迷惑,那么念头自然就变得软弱。世事无常,天威难测,修行本来就是踏上未知的道路,有幽潭深谷、高山悬涧的凶险,需要跨越重重艰险、经受种种磨砺。只有对自己的内心坚定不移,才能够一步一步坚实地走下去,否则一下动摇,就失去了信心,陷入了迷惑混乱,要摔个粉身碎骨。

    所以苏子语修行禅定入门,第一关就是锁住心猿意马,八魔炼心,心意定根。这其中的道理,他自然明白。

    不过能到婆娑这样的境界,早就经历了无数的磨砺,刚才只是一下子冲突太大,才有了动摇的危险,却被她毫不犹豫地抛开杂念,稳固了道心。苏子语相信,经过这一个插曲,婆娑的心意又坚定了许多,念头再度壮大。

    “好深厚的念头。混沌幽冥,这位女士,应该就是古巫一脉的高手了。众生皆苦,众生平等。连普通人都和佛祖一样,何况是这样有大智慧的人物,不会有损修行。如果她愿意放弃古巫,拜入我大圆满法金刚乘,我当然无有不说、无有不教。不过我看她并不愿意。万法归流,大道殊途。佛家可以,道家也可以,古巫一脉自然也可以,殊途同归罢了。”真宝法王的身上,充满了沧桑的味道,慈善、和蔼,并没有因为婆娑当面斥责他的道理而生出怒气,仍然从容沉稳。

    他又看了看苏子语:“不知道苏先生修的又是什么道理?”

    苏子语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有因才有果,披荆斩棘,才能成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