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成都郊外。

    熊熊燃烧的炉火旁,一个年轻壮硕的男子站立如松。

    他裸露着上半身,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透视到那赤红火焰的深处,看到那正在熔炼的精铁。

    短暂的等待过后,他用铁钳抽出一块儿烧的通红的镔铁,然后手中的铁锤重重落下,每一击都掷地有声,像是打在人们的心上。

    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锻造场上,仿佛是一曲壮烈的乐章。

    这个站立如松,正在锻刀的男子乃是“蒲元”。

    相传,他是三国时期蜀汉最杰出的工匠,他曾替诸葛亮在斜谷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而传说中,蒲元造刀的主要诀窍在于掌握了钢刀淬火技术,能辨别不同水质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且选择冷却速度大的蜀江水,把钢刀淬到合适的硬度。

    毫不夸张的说,在蜀汉武将雕零的后期,正是凭着这位蒲元锻造的“神刀”之利,这才使得蜀军的战斗力没有被魏军断崖式的彻底拉开。

    甚至为了赞颂他的功勋,姜维还专程为他写过两部传记《蒲元传》、《蒲元别传》。

    当然,按照历史的时间轴去推断,如今的蒲元,还只是一个从荆州避祸到蜀中的隐士,虽祖传着锻刀的手艺,但还没有被诸葛亮慧眼发现,更别说铸造出那三千口“神刀”…

    倒是因为刘禅的缘故,他被提前请了出来,这比历史上,他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受到重用要提前了几十年。

    说起来,这事儿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