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堂的先生,到休沐的玩乐,从出京一路的风光,到对朝局政事的见解。

    安陵宽最是年长,虽然为人飞扬跳脱,可是看事却十分全面很有安陵宇的风范;崔云渡次之,他自幼习武,小小年纪已经练了一身硬疙瘩,平日寡言少语,若是开口,必定一针见血。

    予鸿再次,他话也不是很多,往往抛出一个问题,叫大家谈谈个自己的见解,与安陵宽的周全和崔云渡的尖锐相比,予鸿的想法着眼点更高,往往能看到问题的关键。就像看病,一眼便看到病灶所在,可是他耐心又极好,游刃有余地将别人引入他的彀中。

    郑遇年最是年幼,比予鸿还小几个月,他的话又多又密,平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出的鬼主意一个比一个邪气,偏偏还能歪打正着。

    崔云渡衷心评价:郑祭酒执天下牛耳,桃李门生无数,然一生英明,皆毁于此子之邪说。

    气得郑遇年就要拿酒灌他,安陵宽看热闹不嫌事大,直呼:“好小子,让我看看你的好武艺!”

    郑遇年能有几分武艺?

    于是又调转枪头,去灌安陵宽,安陵宽又去灌予鸿,予鸿自然不会放过崔云渡,四个人你来我往,不知不觉,吃了快两个时辰。

    直到梅香带着人找来,几个小子才理了理衣裳,跟着梅香乖乖回去了。

    梅香不放心几个孩子喝酒,也不放心外面的酒菜是否干净,连忙召了卫临来瞧。

    卫临的医术自然不用说,仔细诊视一番说:“殿下和几位小公子身子还算强健,一点蜜水酒不算什么,睡一觉就好了。”

    “太白楼的酒菜还算可以,况且”,卫临瞧了一眼梅香焦急的面庞,忍不住解释道:“况且跟随他们的小钱子和师傅都是仔细的人,方才我进来时,小钱子还说,是他们轮流盯着后厨做出来的。”

    “从后厨到雅间,一眼未曾错过。”

    梅香听了,这才稍稍放心。

    这一次出宫前,淑妃娘娘特意吩咐过,予鸿身边,宫女以她为首,照顾予鸿他们的起居,太监以小钱子为首,跟随予鸿的在外行走、通传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