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朕不是忙么。”

    他也没说谎,裴濯不知道在朝堂上搞什么,非要重科举,加强官员推举制的审核。

    就因为这个,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张明启就跟没听见一样,忠勇伯呢,也没说话,建安侯到是跳的欢,反对最强烈的就是镇国公、

    因为不久前,他刚刚推荐自己的儿子进翰林院,下一步就是进内阁。

    裴濯现在来这么一出,不就是要堵死他们的路吗?

    其实不只是镇国公,京城不少的氏族大家们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他们家中子弟,多半是没什么才华的废物公子,若是有推举制,他们还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甚至是花点银子,给小辈谋个官当当。

    可若是这个制度废弃了,他们以后既不能继承父亲的官位,也不能靠着推举制度当官,慢慢的他们就会被踢出权力的中心。

    所以,裴濯的意见一出,几乎是遭到了朝中所有世家大族们的反对。

    先皇以前也做出了一些成就,只是后来阻力太大了,先皇又是优柔寡断的性子,所以这事一直拖,不过这么多年,朝中不少官员都是科考上来的,因为自身能力足够,有不少人的位置其实不低。

    裴濯也迅速拉拢了不少支持重科举,取消门阀氏族推举制的大人们。

    这些人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想要在京城立足,在进士考试之前就要拜码头,讨好这个大人,讨好那个大人,才能不被外放,好不容易留下了,还要遭受那些氏族们的嘲讽。

    明明是个纨绔公子一无是处,连四书五经都不会,却能做你的顶头上司,你就说气不气吧?

    朝堂上天天吵的不可开交,皇帝就是回到寝宫,也有人来他这里,尤其是那些皇亲国戚,仗着长辈的姿态,天天来给他上课,让他不要昏了头,这江山是赵家的,不是他裴家的,让皇帝认清楚谁才是站在他这边的。

    说裴濯黄口小儿,简直不知道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