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狙击手都吵着要一样的,可马良一句话让其余狙击手顿时没有了话说。

    “谁要是能像公子哥一样精准打中400米靶子,我也给他装备这样的枪!”

    二战时期的狙击手如果按照现代战术分工划分的话,他们应该被划归为精准射手,而不是狙击手。

    这一时期的狙击手由于装备的枪支和瞄准镜加工精度,还有枪支和瞄准镜的结合处加工工艺不过关。

    这导致这些所谓的狙击枪在出厂时有缺陷,在射击300米以内的目标时问题还不算是太大,这个距离风偏,地心应力之类的因素对子弹的影响不算太大。

    普通狙击手可以通过经验进行简单的修正。

    可一旦超出了三百米,需要狙击手精确的计算,然后经过计算调整射击角度,那么前面说的这些就会导致出现巨大的误差。

    所以二战时期的狙击手为了保险,作战距离一般都在200米左右。

    至于三百米开外的,甚至是800米的,那只有那种万众无一的天才狙击手依靠直觉来打了。

    这也是为何马良会给其余狙击手装备莫辛纳甘M1938卡宾型而不是装备枪管更长的,精准度更高的M1930。

    因为没有必要,加之他们是在城市隐蔽突袭作战的特工。

    不是野战环境下作战的士兵,所以枪身短十厘米的莫辛纳甘M1938装上狙击镜更适合他们隐藏携带。

    不同莫幸纳甘步枪的尺寸对比

    在300米距离内莫幸纳甘M1930和枪管短十厘米的M1938精度基本没有太大差别。

    这也是一战结束后,各国都不约而同的缩短了自己国家的步枪的长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