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柔偷走《春晓》,薛皎毋需多想,也猜到那诗她是怎么到手的。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更惨痛的背叛,知道缘由的薛皎并没有多恨她院里的那些下人。

    恨她们做什么呢?她本来就不怎么用她们,更没有多少信任可言。

    这些人的卖身契都捏在旁人手里,生死不由己。

    事后,梁桓将她院里的下人换了个遍,至于换走的那些人去了何处,薛皎没问。

    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她不会主动报复,但也没好心到给她们求情。

    新换来的丫鬟下仆对她恭恭敬敬,薛皎不为所动,被伤害过后,再不敢轻易交付信任。

    况且,即便有正直忠义之人,她护不住她们,干脆不让她们掺和进她和齐太妃、梁柔之间的纠纷。

    薛皎对待这些人一视同仁,不接触不靠近,把她们当单纯的打工人,彼此之间保持绝对距离。

    包括中秋那日,她早早给院中所有丫鬟婆子都放了假,想回家过节就回家过节,想在自己房里休息就休息,不想离开,她也不管,横竖不会让她们靠近。

    可还是被偷走了酒醉后背的诗。

    当着梁桓的面。

    薛皎一个人坐在檐下,仰望着头顶的一方天空。

    生气吗?怎么会不气,可为什么她连生气都提不起力气,像是被困在一汪深不见底的幽潭中,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朝潭底沉去,直到溺毙。

    梁桓在门口站了良久,他的道歉没有了以往的份量,显得轻飘飘的,听起来他自己都觉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