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刘玉梅是点炉子的行家,有了她的指点,煤炉子里的烟雾越来越少,渐渐从煤球下面冒出了明火。

    “看到炉子下边这个气孔了么?呐,把这块拉板摁下去,留的空隙越小,炉子的火也会跟着变小,想要大火就升上来点儿。

    不是我说老三,你在生产队上就没点过炉子吗?多简单的事儿啊!”

    母亲告诉他控制炉火的方式,语气忍不住露出一抹诧异。

    杨沛东前世自打记事起就用上煤气了,这煤球炉子见是见过,但还真从来没用过。

    “妈,晚饭不用等我哈,你们吃你们的!”

    他把炉子提上自行车后座,煮好的花生装桶里放另一边,又把杆秤和笊篱这些放另一个空桶里,然后挂在大梁上,推着出门而去。

    三岔口。

    还是原来摆摊的位置。

    杨沛东赶到这里的时候,老麦头早就在这儿了。

    除了老麦头,第一次来遇到的那个卖青菜的姓李的摊主也在,见到杨沛东后,直接把摊位从斜对面挪了过来。

    这里地方足够大,来这里摆摊的人倒也不用为了位置争抢。

    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戴着红袖箍的工作人员前来清场,那样的话就得提桶跑路了。

    杨沛东跟两人打过招呼,把车子停好,放下炉子和煮花生,拎着那个空的水桶去了胡同里。

    在一个院门敞开的院子里,他递了根烟给里面的户家,从水井上接了多半桶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