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春天(1984).
3月伊始。
泰富集团的会议室,林正杰和高层面在开会。管理层会议,每月都会在1号召开,如果林正杰不在香港,就可能延迟。
一个月时间,开一次管理层会议,其余则是小会。而‘小会’可能是陈伟忠主持,也有可能是袁天凡主持,工作内容是局部的。
会议上,袁天凡说道:“目前,泰富集团已经完成对中巴、九巴、港灯的股权增持至45%,正好在港府规定的一年期限里。整体代价,都是非常较小,并成功稳固对这三家子公司的控制。”
目前,恒生指数在1000~1100点运行,港灯的市值也就不到60亿,这个价格较高峰时接近70亿的估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泰富集团增持港灯的股份,均价也就55亿港币不到,显然是非常划算的。
至于增持中巴和九巴,同样也是比较划算,不过预算比预期的高一些,但在合理范围。
林正杰问道:“金钟二段的补地费,缴纳清了没?”
袁天凡点点头,说道:“已经如数缴纳”
这样一来,泰富集团目前的流动资金也就31亿港币出头,不过泰富集团不是不能贷款,照样有很多银行愿意提供贷款,比如美资和日资银行。所以,后续的发展大项目,依旧不是问题。
林正杰又问道:“今年发展地产能售出50万平方尺嘛?”
唐仁坚马上挺直腰杆,说道:“绝对没有问题!今年我们准备销售50万尺,而明年我们准备销售150万尺,我们已经朝着这个目标在策划。”
这个数字对于长实、新鸿基、恒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连恒隆都不如。
不过泰富集团毕竟还是‘新手’,发展地产上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慢慢发展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