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就算太子朱标即将离世,太子一脉还有朱允炆。他正值壮年,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但如果四子家继承,他们真能接纳前太子的血脉吗?其他的儿子会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迅速调整情绪,用一贯锐利而警惕的目光审视着文武百官。

    蓝玉、徐达……

    这些淮西的将领们,一个个在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

    他们应被宽恕,还是应当铲除?

    一旦朱标遭遇不幸,年幼的朱允炆恐怕无力对抗这些势力,他们的行为早已被锦衣卫的秘密报告陈列在他朱元璋的御案之上。他之所以容忍至今,是因为他考虑着百年后要为太子朱标留下根基。

    胡惟庸案、李善长案,已牵连了超过七成的开国功臣,他已疲惫不堪,不愿再增加更多的杀戮。

    然而,当前的局面...

    "传朱允炆进来。"

    朱高炽心中一震,朱元璋避开他的目光,他知道结果已定。

    "别沮丧,自古以来,帝王之位都是踏过无数尸骨才稳固,也许..."

    "你明白什么?"秦始皇一向轻视只勇无谋的项羽,立刻斥责道:"此刻,皇帝必须全力培养太子朱标的孩子,为了王朝的安定和天下的和平,他不能给予其他皇子皇孙任何机会。"

    果然,作为开元的帝王,他直指朱元璋内心的想法。

    朱高炽岂会不清楚,若他们是平民,朱元璋自然希望子孙有能力者居之。但偏偏朱家是皇家,除了皇位继承人,其他皇子皇孙过于出众只会引发王朝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