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这座宁静的小城坐落在长沙郡东南部的边陲地带,它犹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深藏于荆州和扬州交界之处。

    此地不仅位置偏僻,更身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道路崎岖难行,交通极为不便,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长沙郡本身便已处于南方的蛮荒偏远之境,相较于中原那些繁华富庶、人丁兴旺的郡县而言,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在长沙郡下辖的十几个县里,攸县却堪称最贫困的一个。

    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加之其作为边城的地理位置,导致山匪常常在此出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攸县还是豫章通往长沙的重要陆上通道之一,与建昌遥遥相望。由于战略地位显著,这里不时会爆发兵乱纷争,战火纷飞让这片土地饱受摧残。

    自张羡之乱过后,攸县的局势愈发动荡不安,许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灾祸,纷纷举家迁徙至荆州的其他郡县,渴望能寻得一片安宁祥和之所,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

    如此一来,攸县的人口流失状况日益严重,如今除了驻守于此的荆州军将士外,真正选择在此定居的百姓已然寥寥无几,整座县城冷冷清清,宛如一座毫无生气的空城。

    宽阔的街道上,偶尔会有那么三五个行色匆匆的身影一闪而过,这些都是急于赶回家中的普通民众。

    从他们那布满血丝且略显空洞的眼神里,可以清晰地读到深深的疲惫和无法掩饰的恐惧。

    城内时常会经过一列列整齐有序的巡逻队伍以及正准备前去换防的荆州军将士们。

    他们一个个面色冷峻,脸上没有丝毫多余的表情,甚至让人难以分辨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远远望去,他们犹如一尊尊毫无感情波动的戍边机器,默默地执行着自己的使命。

    城楼上,第四营的守军迎着萧瑟的寒风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紧紧握住手中那冰冷沉重的长枪,如同雕塑一般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