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那这次选拔就正常进行,等事后了让李泽北同志到县委组织部补录一次谈话。等他档案齐了,我们会进行干部调研的。”姚光明也没有继续为难于光华。

    他来之前就已经调查清楚这里是怎么回事了,知晓李泽北肯定是和于光华怄气,但没想到竟然连组织部的面子都不给,是个难搞的人物呀。本来还想着给他调到县里面去培养,但现在看来,这么一匹野马还是留在镇上为好。

    这么想着,姚光明就开始组织人进行资料收集和选票调查了。

    于光华自然是松了一口气,连忙安排各种事项。其中哪怕有他极力想要推荐的人,还是忍住了。他也怕对方再给自己来上一句,要不我这部长给你当?

    可以这么说,于光华和姚光明完全就不是一个段位的人。

    对方轻轻松松的几句话就彻底拿捏住了于光华,让镇委的意见变成了可有可无。要知道,组织部就算权力大,推荐干部,也要充分考虑镇委的意见。

    但现在,于光华不开口,你看谁敢帮声?

    可他不开口,有的是人着急。比如副镇长赵铁柱,他和黄向前一样都是投靠了于光华的,可人家都当委员一年了,自己连个毛都没见到。

    当初说好的把财政所给自己兼任,可转头就给了武装部长,说人家担子轻,踏马的,自己担子就重了?

    但好歹那也是于光华的人,他也就忍了。但现在,你说要推荐李泽北当委员,这不是扯淡吗?

    踏马的,这货就差撅了你家祖坟了,你还选他?

    如果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这些基层干部选谁呢心里没数吗?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驻村干部,虽然现在还没有大学生驻村干部这么一说,也没有下发文件。但任何政策在出来之前必然经历了最少三四年的考究,以及商议,包括试点。

    李泽北之所以能够人才引进,直接就是副科级的领导。

    不就是因为响应京都号召,下面的人做给上面去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