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见识过何言的半首诗句,他一直对其未能完成的部分耿耿于怀。若下阙能稍显意境,则仅凭上阙便可成就一篇流传千年的佳作了。

    何言微微颔首,随口吟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禹元纬身形一滞,眼中瞬间绽放异彩,随后又略带疑惑地蹙眉。

    片刻之后,他开口问道:“贤侄此诗似乎寓含一丝忧虑之情,其中有何寓意呢?”

    作为当代大儒,禹元纬竟能从诗句之中察觉到淡淡的忧虑情绪。

    何言淡笑着答道:“人间百态,总免不了些许烦恼之事。”

    何梁目光闪烁,心中猜想:莫非二郎是在担忧贺正词的事?

    他心中既感欣慰,又颇为感动。

    禹元纬眼底光芒再现,道:“那么‘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贤侄可是欲借此抒发借酒消愁之意?”

    何言回应道:“这只是小子随性之作,并无特定寓意。”

    禹元纬思索片刻,然后感叹道:“贤侄诗才横溢,真是诗才横溢啊……贫道敬佩不已。不曾想几十年未归故土,我宁远县竟已孕育出如此杰出的诗人,实乃宁远之幸,朝廷之幸啊……”

    “来自禹元纬的钦佩值+999!”

    “来自禹元纬的钦佩值+999!”

    “……”

    又在禹家寒暄了约两个时辰,禹元纬并未与何言过多谈论诗词,而是转向何梁,分享了一些治理一方水土的心得体会,令何梁受益匪浅,如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