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要比李建昆大十岁左右的黄宏年,讪讪一笑。

    李建昆没有跟他兜圈子的意思,也犯不上,开门见山道:“自立门户后,你一直混迹于金融市场,突然搞出一家空壳子公司跑来大陆收购实业,打的是什么心思,我都不好意思揭穿你。”

    这个国家不仅是他的祖地,也是他的第二故乡,人生没几个十年,况且是最好的年华。

    黄宏年一脸委屈道:“话不能这么说啊李先生,大陆有意进一步放开国门,目的之一就是引入国际游资,借其提振发展,是有这个诉求的,资本存在很多种模式,相信大陆方面早有预判和准备,谁能现在就说得准,一定是坏事呢?”

    他这句话里有些潜台词,王主任听不懂,李建昆门清。

    意思就是说,大陆国门既然开放到这一步,需要国际资本进入助力其发展,那么任何资本模式都有可能进来,即使他没有打算做实业,最后把收购到的企业股份和经营权变卖掉,未必就不能给那些企业找到一个好婆家。

    王主任倒是听懂了字面意思,接过话茬,言语变得强硬,李建昆说穿了不过是个平头百姓,凭什么教训他,凭什么对此事指手画脚?

    “黄老板说得对,咱们现在是有这个诉求的,黄老板积极响应号召,怎么还有错了?哦,像你这样威胁人家,不让人家进来投资,公然唱反调就对了?”

    李建昆瞥一眼他道:“你知道个什么?”

    王主任勃然大怒,“比你知道的多!”

    李建昆皱眉道:“在电话里我跟你讲过,他没可能收购一大堆厂子过来自己经营,最后这些厂子的经营权会落到谁手里,很难说,你打算以后喝美国牌西湖啤酒吗?”

    王主任梗着脖子道:“那又怎么了,如果美国人能经营好,能给咱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有何不可,亏你还是个满世界做生意的人,就这点格局?它厂子在咱们的地界上,又跑不掉。再一个,你别光盯着西湖啤酒厂说事,我们和黄老板商量好了,想要跟西湖啤酒厂搞合资,会捎带上一个年年亏损的电缆厂。”

    黄宏年自嘲道:“我曾在这个国家待了十年,参加过上山下乡,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催生出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决定了意识形态,讲究配套,搭配一个亏损的电缆厂,王主任他们当时提出来时,我莫名其妙地也就答应了。”

    王主任望向他,换上一副笑脸道:“这不叫莫名其妙,归根结底你有一半是咱们自己人,自家人自然不说两家话。”

    所以我是外人喽?李建昆同样自嘲一笑,然后望向一脸赤诚的黄宏年,懒得再跟他辩什么,直接一个字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