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有、刘小江,包括金彪和陈亚军,只看到喇叭裤在南方好卖,以为拿到京城会同样好卖,完全忽略了大环境的差异化。

    说南方那边现在特别火,可劲怂恿他进货。

    又是五天后。

    刚好他也没吃晚饭。

    “得嘞徐哥,您先坐。”

    “咋了,你能加文学社,我不能加?”

    就连说话的语调都变大了些。

    从没有见过这种裤子。

    “老贼有件事我正想问你呢,听说伱加入早晨社了,啥情况?”

    裤脚又极大,像两只扫把头似的。

    买嘛还是会有人买的。

    “不信?等着瞧就是。”

    货只有一个品种。

    对于过于时髦的文化,京城这边的接受度,远不及南方沿海。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喇叭裤是个好商品,接下来也确实会风靡全国,乃至于往后会一直火下去,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流行风向标如何乱转,它就算“死”了,也总能灰烬重生。